江 成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事关山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明确要求山东“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定好位、挑大梁”,“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这为山东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烟台作为山东3个GDP过万亿城市之一,将全面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总定位、新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找准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定位,坚决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作贡献”的使命担当,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经济提质升级为主攻方向,筑牢产业壮大发展硬支撑,培强改革开放发展动力源,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奋力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
在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聚力攻坚
塑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时强调:“要着眼国家战略需求,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全面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烟台制造业基础坚实,工业门类齐全,拥有2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形成了绿色石化、有色及贵金属2个2000亿级,汽车、高端装备、电子信息、食品精深加工4个千亿级,清洁能源、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集群,将坚持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突破口,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度转型、跃升发展,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塑造新型工业化领先优势。以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为契机,逐年滚动实施100个过亿元重点技改项目,推动绿色石化、高端装备、汽车等产业巩固传统优势,向高附加值迭代强链;以培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方向,扩大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清洁能源等产业先发优势,开辟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业态新赛道,打造更多引领产业升级的新兴支柱产业;以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为抓手,抢先布局一批有关联、有基础、可接触、可见效的未来产业,率先形成一批标志性产品和领军型企业。一体抓好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强化数字赋能、深化数实融合,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大生态,大力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工程和数字化转型项目,促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实现全覆盖。
塑造现代服务业特色优势。推动服务业向高端高品质升级,做强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做优文化创意、商贸流通、社区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切实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大力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工程,加快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释放大宗消费、生活消费潜力,畅通线上线下消费渠道,促进消费扩容提质、供需高效适配。突破发展文旅产业,高标准建设崆峒胜境、海上世界、朝阳所城、耕海1号等文旅项目,打造烟台啤酒厂、北极星钟表、三环锁等工业旅游厂区,全面提升主要景区、历史文化街区、夜间经济消费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
塑造重大产业项目支撑优势。牢固树立“项目兴市”意识,坚定不移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按照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思路,推动重大产业项目接续实施、陆续见效,加快建设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一期、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潍柴(烟台)新能源动力产业园、上汽通用东岳新能源整车及奥特能超级工厂、东方航天港等重大产业项目,压茬推进“四大核电”“七大海上风电”“三大LNG基地”等能源基础项目,努力形成更多投资增长量、实物工作量、效益产出量,真正以项目投产达效支撑产业提质增效。强化“项目跟着规划走”意识,面向“十五五”规划,超前开展项目研究谋划,制定切实可行、实实在在的项目盘子,为烟台长远发展储备一批支撑有力的大项目好项目。
塑造创新应用转化优势。实施科技强市、人才兴市战略,以科技创新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与主导产业高度契合的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孵化器等高能级载体,推动省级以上科创平台量质齐升。加速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对接,完善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支持科技骨干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产业创新中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配建研发机构、链主企业领建创新联合体,引进更多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的人才团队,努力把科技创新成果更多转化为产业发展成效。
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聚力攻坚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山东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勇争先。”烟台作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创造出了万华国企改革等典型经验,过去靠改革开放走在时代前沿,未来仍需靠改革开放行稳致远,将继续用好改革开放“重要法宝”,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更加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大部署,深刻领会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精心谋划烟台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具体举措。重点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扎实开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打造更多国企改革样板,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园区“二次创业”,省级以上开发区瞄准1—2个主导产业开展招商竞赛,深化创新型园区建设,发挥自贸区、综保区政策集成效应,打造开放合作强平台和主阵地。深入实施营商环境创新行动计划,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无证明城市”建设,以更大力度实施流程再造和数字赋能。统筹抓好科技、教育、人才、财税、金融、法治、文化、民生、生态、社会治理等领域改革,争取承担更多国家和省试点、推出更多首创经验,叫响烟台改革品牌。
更好结合“引进来”与“走出去”扩大开放。坚持深耕日韩、巩固欧美、拓展“一带一路”,加密中欧班列频次,贯通陆海联运快线,稳定提升大宗商品进口,支持外贸企业、优势产品出海,建设全国对日韩消费品集散中心,力促外贸稳规模、拓增量。大力实施“引龙头、补链条、壮集群”的产业链招商,瞄准全球同行业领域有竞争力、国际产业布局中有影响力的“实力派”上门蹲点“引进来”,紧盯有留存利润、有增资能力的“潜力股”全力争取“落下来”;支持本土企业根据国际形势和发展所需,“走出去”海外设厂、开拓市场,做大做强后再“返回来”扩大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投入,形成“有进有出、优进优出”的开放格局。
在加强陆海联动拓展发展空间上聚力攻坚
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度对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努力成为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烟台有3个区市地区生产总值过千亿元、其中龙口市位居“山东第一县”,国家级海洋牧场占全国1/8、港口货物吞吐量居全国沿海港口第8位,品牌农业优势明显,将更加注重强化区域、陆海、城乡统筹,推动中心城区能级跃升、县域板块振兴、海洋板块崛起、乡村提档升级,着力塑成多主体互动、多层次和谐、多特色互补、多空间拓展的各板块协调发展形态。
培强做大中心城区都市经济。坚定不移以城市经济转型带动产业结构升级,高起点培育壮大研发、营销、结算等总部机构集聚的总部经济,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数字经济,盘活闲置楼宇、业态多元丰富的楼宇经济,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现代金融,“烟火气”与“都市范”并重的时尚文旅,不断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坚定不移以城市更新带动空间结构优化,景观化提升滨海“一横”,生态化治理夹河“一纵”,率先开发幸福新城,滚动焕新老旧小区片区,打造精致舒美的活力城市。持续优化交通网络,畅通主干线、疏通细支路、沟通客货流、贯通三类港,高效运营烟台机场二期,推动潍烟高铁今年建成通车,推进实施龙烟铁路市域化改造、烟台南站及动车所、栖莱高速等工程,打造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城市。
培强做大县域经济。深入实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充分发挥“千亿县”带动作用,引导各区市探索县域间横向协作、毗邻县域一体发展、产业互通共进,聚焦“争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特色强县”深挖资源、深耕主业,统筹布局产业培育、项目建设、交通组织、要素配置等重大事项,支持基础好、潜力大的区市加快补齐短板弱项、着力增强内生动力,全力推动县域综合实力和发展质效明显提升,在全国全省排名中赶超进位。
培强做大海洋经济。深入实施海洋牧场“百箱计划”,推动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起步成势,抢抓进入船舶大规模更新周期的机遇,借势壮大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交通运输等产业,壮大海洋生产总值规模,做好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文章。深度整合十大港区资源,深入实施港口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统筹推进蓬莱东港区规划建设、芝罘湾港区退港还城、烟台港西港区扩容提质,完善产业、贸易、航运、金融等综合服务功能,深化港产城一体化融合发展。
培强做大农村经济。以产业化、集群化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梯次布局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产业名品村,加快打造苹果1个千亿级和白羽肉鸡、生猪、葡萄与葡萄酒、花生与食用油等多个百亿级的“1+N”农业产业集群。坚持把粮食安全牢牢抓在手上,加强农田基础建设,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助力打造更高水平“齐鲁粮仓”。大力推进种业振兴,建好种质资源库,选育更多农作物优良品种、畜禽先进品种、水产名优品种,加快建设中国北方种谷。
(作者系中共山东省委常委、烟台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