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学习语 >
党建网 > 学习语 >

学习语 | 要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发表时间:2024-11-18 来源:党建网微平台
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力,是文化繁荣兴盛的活力源泉。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讲话强调“要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天, 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起学习领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出台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推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进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实施重点文艺创作生产工程。
 
——2015年10月26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关于中央政治局工作的报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把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
 
——2024年10月28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提高文化原创能力
 
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原创性是好作品的标志。文艺创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在观念和手段结合上、内容和形式融合上进行深度创新,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
 
——2019年3月4日,习近平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的讲话
 
围绕提高文化原创能力,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孕育催生一批深入人心的时代经典,构筑中华文化的新高峰。
 
——2024年10月28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积极营造良好文化生态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要发挥文艺界人民团体的专业优势,指导文学家、艺术家提高专业水平,建设更具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的文艺评价体系,强化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深入推进行风建设。
 
——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积极营造良好文化生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文艺民主,支持作家、艺术家和专家学者扎根生活、潜心创作,推动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持续迸发。
 
——2024年10月28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
 
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守正创新,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020年9月,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的讲话
 
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要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特点规律和资源要素条件,促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
 
——2024年10月28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网站编辑:王寒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