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党史·文化 > 学史明理 >
党建网 > 党史·文化 > 学史明理 >
进军大别山后的首次大捷
发表时间:2025-04-11 来源:中国军网

在安徽省六安市东南方向30多公里处的张家店战斗烈士陵园内,高高地耸立着“张家店战斗胜利及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高19.47米,代表战斗发生在1947年。碑身形状似3把大刀共同托起1面鲜红的八一军旗,寓意晋冀鲁豫野战军(即刘邓大军)第3纵队及其下设的第7、第8、第9旅。碑身正面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背面刻有“浩气长存”。碑座正面刻有时任第3纵队司令员陈锡联题写的“张家店战斗胜利及革命烈士纪念碑”15个大字,背面刻有记述张家店战斗的碑文。

站在巍峨的纪念碑下,默读着碑文,70余年前张家店战斗中解放军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画面历历在目,枪炮声、喊杀声穿越时空,在耳边回响。

1947年8月20日至27日,刘邓大军击破国民党军20余个旅的围追堵截,先后越过陇海路,涉过黄泛区,跨过沙河、涡河、汝河、淮河等天然障碍,胜利到达大别山地区。刘邓大军主力进入大别山后,和长期坚持在大别山斗争、由刘名榜领导的游击队胜利会师。刘邓指挥部当即留下部分部队,在游击队配合下开展地方工作。

刘邓大军遵照中央军委指示,乘敌追堵部队被甩在淮河以北、大别山区极为空虚的有利时机,迅速实施战略展开。第3纵队在皖西,第6纵队的2个旅在鄂东,迅速抢占中心地区的数十个县,肃清民团,发动群众,开创根据地;第1、第2纵队、中原独立旅和第6纵队的1个旅在大别山北麓的商城、罗山地区,一面牵制敌人,掩护展开,一面就地铺开摊子,开展地方工作。

在刘邓大军主力实施战略展开时,蒋介石慌忙令尾随刘邓大军南下的23个旅追过淮河,分路扑向大别山,企图乘我军立足未稳,争夺大别山这一战略要地。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刘邓大军主动让出一些县城,集中各纵主力歼灭敌有生力量,并遵照中央军委关于“集中注意歼灭中央系及滇军”的指示,决定先打战斗力较弱且比较孤立的滇军整编第58师。

9月上旬,刘邓大军一部在商潢地区歼灭敌第58师1个团,击退敌第85师。国民党军急令桂系主力第7师和第48师西援。此时,皖西仅留下敌第88师和第46师一部守备。刘伯承、邓小平鉴于敌军主力西调,决定抓住战机,急令第3纵队“趁敌西调,皖西空虚,迅急回师,放手歼敌”。根据指示,因前期参与围歼敌第58师而西调豫南的第3纵队第7、第9旅,自商城附近冒雨兼程回师皖西。

敌军察觉我军动向后,命第7师和第48师跟进至六安以西地区,妄图联合原部署在六安的第46师及刚由合肥进入舒城、桐城地区的第88师,对第3纵队发起合击。

10月3日,回师途中的第3纵队与地方武装配合,对进占霍山县城的敌第46师展开攻势,使其仓皇退缩六安。与此同时,敌第88师师部及其第62旅选择孤军深入,由舒城向西北进犯,企图重占霍山。6日,原留在皖西坚持斗争的第3纵队第8旅20团在舒城以西南官亭地区给敌第88师以杀伤后,即主动撤出战斗。敌军不明我方意图,自恃装备精良、弹药充足,仍无所顾忌地继续向西进犯。第3纵队司令部当机立断,决定乘敌合击尚未形成之时,集中主力歼灭敌第88师,命第8旅在毛坦厂地区集结待命,第9旅及第7旅大部向山王河东北之山地集结迎击,第7旅一部部署在中店一带打援。

10月7日,敌第88师从南官亭进至山王河以东地区时,遭我第9旅阻击,在察觉我军作战意图后,于8日拂晓掉头北窜,企图与六安守敌第46师会合。第3纵队立即兵分两路,跟踪追击敌军。8日傍晚,敌第88师全部收缩至距离六安东南30余公里处的张家店。

张家店周围水塘和沟渠交织,稻田与山岗相间,易守难攻。敌军凭借有利地形,立即据房为营,赶筑工事,除利用镇周围地形修筑外围工事外,还在各要道处立桩布寨、挖掘堑壕,准备据险顽抗,待机突围。

9日拂晓,敌第88师先以少数兵力分路进行试探性突围,接着以小部分兵力向西南方向做牵制性出击,以大部分兵力在炮火掩护下向我第20团阵地猛扑,企图打开缺口,但均被我军击退。战斗从黎明打到下午,我军全体指战员沉着应战、顽强抗击,打退敌人一次次进攻,未让其越过阵地半步。15时许,敌军全力突围,仍未得逞,只得固守待援。此时,陆续赶到张家店的第3纵队主力将敌军合围。

9日黄昏时分,歼灭战正式打响。经1个多小时激战,我军扫清敌外围据点。22时许,总攻开始,我军集中炮火向镇内敌军猛击,迅速摧毁其防御工事,纵队随即从四面发起冲锋。

10日凌晨,敌师部指挥所中弹起火,引燃附近草房,火势借着风势迅速蔓延,整个张家店顿时变成火海,敌军阵营大乱。我军乘势发起猛攻,第9旅26团首先从南面突破,第7、第8旅同时向镇内突入,各部一面奋勇歼敌,一面协助群众救火。战至10日拂晓,我军毙伤敌500余人,俘敌4300余人,缴获大量物资,战斗胜利结束。

张家店战斗的胜利,与第3纵队第7旅21团对敌增援部队的勇猛阻击有很大关系。在战斗打响前,为切断盘踞六安的国民党军第46师对张家店之敌的增援,确保我军主力顺利围歼张家店之敌,第7旅21团提前赶至中店槐树岗一带修筑防守工事,开展阻击。

槐树岗距六安仅10余公里,距张家店约20公里,是六安通往张家店的必经之地。在收到张家店敌人呼救后,敌第46师的3个团慌忙沿五里塘、十里岗前往支援,行至槐树岗时,遭到我伏击部队的猛烈阻击。敌军连续冲锋5次,均被我军击退。眼看增援不成,张家店之敌面临被全歼局面,气急败坏的敌第46师呼叫飞机对我军阵地进行轰炸。面对敌军狂轰滥炸和猖狂进攻,第21团的战士们毫不畏惧,顽强阻击、坚守阵地。被围困在张家店的敌第88师副师长急得放弃密电,直接用明语通过电台向第46师呼救。增援张家店的敌军随即发起更猛烈的进攻,一度突破我第21团右翼阵地,威胁到团指挥部。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我军官兵毫不畏惧,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以血肉之躯阻挡敌军3个昼夜。

10日清晨,一道电波传来喜讯:“张家店歼灭战已经结束,敌88师师部及62旅被全歼……”第21团的战士们闻讯一片欢腾。3天来,敌人前后也不过前进了仅仅5公里,最后被阻于距张家店仅15公里的中店地区。

张家店战斗的胜利,也与大别山区特别是中共皖西工委及皖西军民的支援配合密不可分。为配合张家店战斗,中共舒六县委组织2000余名民工开展支前工作,组织担架1000余副,救护伤员、搬运物资。皖西支队第3大队和区游击队也参加了战斗,总计达2000余人,极大地支援和鼓舞了第3纵队广大指战员。战斗结束后,在部队转移至舒城附近休整时,当地群众自发带着大米、军鞋等慰问品看望官兵。

张家店战斗是我军在无后方依托条件下,第一次取得的消灭敌军1个正规旅以上兵力的重大胜利,是刘邓大军开展战略大反攻、进军大别山后的首次大捷,增强了广大军民的胜利信心,也打开了皖西斗争的新局面。(胡遵远王凤霞余静)

网站编辑:白梦洁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