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转折后的新起点——纪念扎西会议召开九十周年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扎西会议是红军长征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在遵义会议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后,扎西会议改组党中央的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阶段。扎西会议的光辉历史蕴含着我们党光荣的革命传统,凝结着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铭记扎西会议的光辉历史,传承扎西会议的优良传统,对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有着重要意义。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但是,由于军情紧急,会议未来得及对常委进行具体分工,也未形成正式的会议决议,会议初步形成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军事路线等重大决策也未来得及具体落实。
土城战役后,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向云南威信县扎西地区集结,寻求新的转机。1935年2月5日至10日,中央政治局在水田寨花房子、大河滩庄子上、扎西镇江西会馆连续召开会议,完成了遵义会议未来得及完成的任务,使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从被动变为主动,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阶段,这些会议统称扎西会议。
——扎西会议改组了党中央的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扎西会议完成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在党内负总的责任,毛泽东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博古改任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由中央档案馆保存的陈云1935年二三月份间形成的手稿《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中记录了相关内容:“在由遵义出发到威信的行军中,常委分工上,决定以洛甫同志代替博古同志负总的责任。”“扩大会完毕后中常委即分工,以泽东同志为恩来同志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扎西会议在对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的过程中,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领导坚持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民主集中制,顾全大局。通过改组党中央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确立了组织上的正确领导,为红军长征胜利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扎西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在从遵义到扎西的途中,张闻天根据时局的变化和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及其他同志的发言,特别是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的讲话内容,以他自己在遵义会议上作的“反报告”提纲为基础,起草了《遵义会议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第一次系统地总结和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的军事路线,批判了以博古、李德为代表的教条主义的军事路线,标志着“左”倾错误路线的终结,实现了以遵义会议为标志的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性转折。扎西会议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的军事路线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对统一全党思想起到了关键作用。
——扎西会议自红军长征以来首次研究部署了全国革命斗争。为扭转当时对各苏区和红军部队一直“无指示,无回电,也不对全国布置总方针”的被动局面,在扎西会议期间,党中央根据当时的革命形势,讨论部署全国革命总方针,对中央苏区、湘鄂川黔省委、红二和红六军团、红四方面军和白区的路线、方针、政策、战略策略及组织领导等问题,都进行了研究并作出战略部署,恢复了对全国革命斗争的领导。各苏区的红军依照中共中央的指示,主动适应中国苏维埃革命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中央苏区变为游击区的严峻转折,改变了组织形式和斗争方式,迅速突围,分散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达三年之久,为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力量。根据扎西会议决定,中共中央1935年2月11日致电湘鄂川黔省委及红二、红六军团负责同志,要求“在运动战中各个击破之”,并成立红二、红六军团新的领导集体。红二、红六军团在反“围剿”斗争中加强领导,调整战略方针,逐步变被动为主动,取得了一系列胜利。红四方面军配合中央红军新的战略方针,取得嘉陵江战役的胜利,打乱了川陕敌人的“会剿”计划。
——扎西会议确定了中央红军新的战略方针。在扎西会议上,中央政治局根据敌情变化及时调整遵义会议“一致决定红军渡过长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苏区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作出改变原定渡江计划,向川滇黔边境发展的战略决策。扎西会议提出,要以大规模的游击战调动敌人,发挥红军运动战的特长,明确了高度机动灵活的运动战为特征的新的战略战术。1935年2月9日至10日凌晨,中共中央在扎西镇江西会馆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立即回兵黔北、二渡赤水、重占遵义、出其不意杀敌人一个回马枪”的战略决策。2月18日至21日,中央红军二渡赤水,打响遵义战役,先取桐梓,再占娄山关,复克遵义城,取得了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给围追红军的国民党军队以沉重打击,极大地鼓舞了全军的士气。此后,红军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回师黔北、重占遵义、佯攻贵阳、强渡乌江、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成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
——扎西会议研究部署了中央红军的精简、缩编问题。长征初期部队不断减员,一些部队建制严重缺编缺员。为改变当时部队“上重下轻”的组织形式,适应机动灵活的运动战战术,扎西会议对中央红军进行精简缩编,极大提高了红军的机动性和战斗力。1935年2月10日凌晨二时,中革军委发出《关于各军团缩编的命令》,命令下达后,将原有建制的三十个团缩编成十六个团,外加军委干部团共十七个团。扎西整编、精简机构,使连队得到进一步充实,实现了从“军队(机构)臃肿”到“轻装上阵”的转变,极大提高了部队灵活机动的作战能力。
中央红军在扎西集结的十一天时间里,扩红三千多人,补充了新鲜血液,壮大了革命武装,是红军自长征以来较大规模的一次扩红。
——扎西会议作出了成立中共川南特委和组建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的决定。1935年2月10日,中革军委在扎西镇召集从各单位抽调出来的一百多名干部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共川南特委和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在云贵川的广大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新的苏区根据地,配合中央红军实现战略转移。周恩来到会讲话动员,指出:“我们目前有许多困难,蒋介石要消灭我们,我们一定要冲出去。但我们机关庞大,包袱很重,不适合机动作战。因此,中央决定,机关要精简,部队要轻装,伤病员要安置,所以抽调你们在这里成立一支游击队。你们一要打击、牵制敌人,配合中央红军作战。二要安置和保护伤病员。三要建立革命根据地。大家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高兴地在这里战斗,坚持斗争,直到革命胜利。”留下来的红军指战员听党指挥,服从安排,自觉担负起使命任务,在川滇黔边区宣传发动和组织武装群众,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沉重打击了敌人,英勇完成牵制敌军的任务,保证了中央红军顺利长征北上。
中央红军离开川滇黔边区后,1935年7月,中共川南特委改称中共川滇黔边区特委,活跃在川滇黔边区的三支游击队合并为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特委书记徐策任司令员兼政委。在敌人的反复“清剿”中,纵队付出了巨大牺牲,战斗至1937年1月,徐策等纵队领导人均壮烈牺牲。
红军川滇黔游击纵队主体虽然不存在了,但特委和纵队所组建的云南游击支队等仍然长期坚持在川滇黔边区进行武装斗争。云南游击支队与敌人进行了长达十二年的英勇斗争。此外,在红军川滇黔游击纵队的直接领导下,镇雄建立了地方游击武装母享游击队,自1936年秋至1941年9月,游击队开展了不屈不挠的武装斗争,直至领导系统被破坏殆尽,队员或被打散或受伤而致停止武装斗争。
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云南支队、母享游击队及其他游击队队伍,很好地执行了扎西会议确定的战略方针,继承了红军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和无所畏惧的牺牲精神,积极主动地开展敌后游击战,牵制了川滇黔反动军阀武装和地方反动势力,打乱了敌人对中央红军和红二、红六军团的围追堵截计划,配合中央红军和红二、红六军团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大转移。
扎西会议的光辉历史,传承了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了伟大长征精神,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革命传统,给予我们深刻的历史启示。
一是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扎西会议完成了遵义会议后的常委分工,使党中央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更加一致,使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的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进一步实现,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的军事路线和战略方针战术原则得以贯彻落实,推动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新时代,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坚持真理,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扎西会议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改组党中央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使我们党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阶段。我们要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三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扎西会议在革命形势异常严峻复杂的紧要关头,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必胜的信心,恢复对全国革命斗争的领导,制定新的战略方针,以正确的战略决策,明确了革命斗争的方向。我们要牢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坚持守正创新,自觉把云南发展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努力实现云南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
四是坚持人民至上,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中央红军在扎西集结期间,干部战士严守纪律,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利益,广大人民群众发自内心地拥护和支持红军。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