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艺华(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弘扬井冈山精神,提高政治能力”专题研修班学员,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雷打石位于江西省井冈山市茨坪镇西南面的荆竹山村,是一块长约3米、宽约2米的花岗岩,石头顶端有裂纹。传说这块石头是被雷电击中后从山顶滚落,因此得名“雷打石”。这里山高坡陡,地势险峻,沟深林密,植被茂盛,人迹罕至,在一片漫山遍野的青翠间,雷打石巍然屹立在荆竹山的半山腰上,犹如一颗独具特色、光芒四射的璀璨明珠,镶嵌在“巍巍井冈五百里、星火燎原中国红”的锦绣画卷中。单从外形来看,在星罗棋布、灿若星河的名山巨石中,雷打石只是一块很普通、很平凡、很常见的石头。但以内涵而论,在苦难辉煌、薪火相传的百年党史中,雷打石却是一块有故事、有底蕴、有光芒的石头。
雷打石蕴含着传奇而精彩的红色故事。1927年深秋时节,正值秋收起义遭遇严重挫折,面对工农革命军往何处去的问题,毛泽东实事求是,审时度势,当机立断,果敢决策,带领部队沿罗霄山脉南下来到井冈山,准备在这里扎根下来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1927年10月23日,部队一路辗转抵达井冈山山脚下的荆竹山并在这里宿营,由于连日急行军,战士们体力消耗很大,在饥肠辘辘之际,有些战士在行军途中顺手挖了一些路边老乡地里种的红薯解渴充饥,引起了当地村民的不满。毛泽东闻讯后当即对战士们进行了批评教育,要求随行人员向老乡说明情况并对损坏的红薯予以照价赔偿。当天晚上,毛泽东和井冈山绿林首领王佐派来的代表同床而卧、彻夜长谈,详细了解了井冈山上的情况,他深深地感到,老百姓对那些扰民殃民的旧军队历来是既害怕又痛恨,工农革命军要想在井冈山站稳脚跟并寻求发展,就必须和当地百姓处理好关系,要通过立规矩来建设一支为人民信任和拥护的人民子弟兵。
雷打石见证了神圣而光辉的历史时刻。1927年10月24日清晨,在工农革命军整装列队向井冈山中心进发之前,毛泽东在荆竹山下一块收割后的稻田里集合部队并亲自作动员讲话。他站在宽阔的雷打石上,热情地赞扬了官兵们冲破艰难险阻始终坚持革命的精神,兴奋地向大家全面介绍了井冈山的形势和当地农军的情况,严肃地向全体战士首次宣布了三条铁的纪律:一、行动听指挥;二、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三、打土豪要归公。这是人民军队“三大纪律”的最早雏形和历史源头。工农革命军上山后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很快就在井冈山站稳了脚、扎下了根,正是靠着严明的军纪,工农革命军逐步走近、走进人民群众,成长发展成为一支真正代表工农利益、深受群众拥护、与人民心连心的新型人民军队。从“三大纪律”起步,后来毛泽东又在其他场合总结提出了“六项注意”,即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人民军队从井冈山出发走向全国,在踏过万水千山的征程中,“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内容不断补充、完善、升华,最终丰富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雷打石彰显了深刻而质朴的哲理智慧。“雷打的巨石,铁打的纪律”,三大纪律在雷打石下一经提出,就迅速在工农革命军和井冈山的广大民众中传播开来,战士们将这些纪律粉刷在墙上、抄写在包袱布上,唱响在革命历史的每一段征程,传颂在红色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三大纪律以及后来的八项注意作为一种独特而鲜明的组织文化,之所以被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所认同所接受所拥护,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贯通、贯穿了四个“辩证法”。一是大与小的辩证统一,把革命的大道理转化为生活的小规矩,简明朴实,通俗易懂,让人可听可信;二是虚与实的辩证统一,把抽象的纪律性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性,聚焦问题,明确指向,让人可感可及;三是人与己的辩证统一,把外在的他律性转化为内在的自律性,对标对表,互促互进,让人可亲可敬;四是知与行的辩证法,把解释性的认知转化为改造性的行动,顶天立地,深入人心,让人可辩可鉴。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大纪律具有深邃的哲学意蕴,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初心使命、坚守人民情怀的精神标识和行为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