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燕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薄雾照射在平静的海面,映入眼帘的三座岛屿犹如三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巍然屹立在金门彼岸,绽放出耀眼光芒,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地述说着英雄的故事,传唱着英雄的赞歌。有这样三座岛屿,它们与金门岛一衣带水、隔海相望,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金门最近的地方,这就是大嶝岛、小嶝岛和角屿岛。当年,这里是著名“八二三”炮战的最前线。战火纷飞下,三岛军民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奋不顾身、浴血奋战,创下辉煌战绩,涌现出一大批英雄集体、英雄人物和功臣模范,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这三座岛屿因此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三岛”称号,三岛军民在炮火烈焰中淬炼出了“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英雄三岛”精神,与嘉庚精神、海堤精神、鼓浪屿好八连精神、马塘精神一道,成为厦门精神的重要内涵。
说起“英雄三岛”精神,不能不提到一个人的名字。他就是诠释“英雄三岛”精神的杰出代表、“海边青松,烈火金刚”海岸炮兵战士——安业民。1958年8月23日傍晚,严惩肆意袭扰和破坏大陆东南沿海地区、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金门国民党军的“八二三”炮战打响。一时间,英雄三岛万炮齐发,带着满腔怒火砸向敌人。战场上,一群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披上战袍勇敢投入战斗,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忠诚和担当。战斗正在激烈进行中,突然,敌人一颗炮弹在炮位上空爆炸,弹片击中火炮后面堆放的弹药包,随后燃起熊熊烈火,火舌扑向炮位左侧的数百颗弹头,严重威胁着火炮和整个阵地的安全。危急时刻,安业民不顾个人安危,坚守战位,迅速将炮身向隐蔽壕转动。炽烈的火舌燃烧了衣服,伤及脊背和胳臂,他全然不顾,以坚强的意志忍受着烈火的燎烧,奋力转动方向盘,直到炮身转回隐蔽壕中,他才跳下炮盘,滚灭身上的火焰。安业民全身烧伤面积达70%,陷入了昏迷。苏醒后,他坚持不下火线,咬紧牙关再次登上炮位,准确地完成指挥员下达的每一个战斗口令,连续向国民党军阵地发射炮弹,顽强战斗了40分钟,直至炮战结束。安业民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壮烈牺牲,年仅21岁。弥留之际,安业民郑重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庄重地写下:“在伤养好后重返前线,狠狠打击敌人。”牺牲后,海军党委追认安业民同志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朱德同志为他题写了“共产主义战士安业民永垂不朽”,他的家乡开原县所在村则改名为“业民村”。
到底是什么支撑着安业民同志舍身护炮?我们在他战斗前的日记里可以找到答案,他曾写道:“不管暴风雨多大,也吹不坏、浸不倒共产主义战士的信心。”安业民同志的精神力量就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崇高信仰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就是以身许党许国的高尚情操和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就是舍生忘死、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
岁月流逝,时光荏苒。如今,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已经消散在两岸一家亲、彼此交流合作的时代潮流之中。然而,那段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并积淀下来的“英雄三岛”精神历久弥新,在新厦门新翔安的建设大潮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成为厦门人民翔安人民奋斗进取的精神支柱。大嶝岛本土青年身上也体现了“英雄三岛”精神的坚守与传承。为了家乡的发展,他们不计个人得失毅然返乡,扎根本土,努力奋斗。2017年5月,12名大嶝青年联合发起成立大嶝青年创业促进会,并以此为平台孵化成立大嶝科创创新创业服务基地,同年8月,在大嶝特色小镇象屿两岸跨境电商物流园内正式挂牌。
近年来,乘着“跨岛发展”的东风,“英雄三岛”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昔日的海边小岛,如今正面临着百年难遇的发展良机:厦门地铁三号线、四号线跨海而来登陆大嶝;翔安新机场在此选址,目前正加速建设。不久的将来,以新机场为依托,这里将崛起一座航空城。为了支持新机场建设,大嶝阳塘社区2000多户居民在半年内完成了厦门岛外最大规模的整村搬迁;一大批基层年轻党员干部,披星戴月,勇毅前行,始终坚守在重大项目建设的第一线,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英雄三岛”精神,奏响了一曲曲动人的时代乐章。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