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院网讯(李想)泉水叮咚,大河绵延。百余年来,黄河与济南相伴。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人民法院桑梓店人民法庭暨环境资源黄河巡回法庭在黄河北岸揭牌,担当起了生态护航、保障营商、基层治理的重任。同年,一名“90后”法官刚刚入额,就主动申请来到了这座远离市区的人民法庭,从此扎根河畔、勤耕不辍。他就是山东省济南市优秀法官、济南市审判执行工作突出个人、桑梓店人民法庭副庭长陈敏。
如我在诉,守护司法信赖
“把案子都当成自己的事儿,办法就一定比问题多。”
在同事眼中,陈敏总是爱“管闲事”。
2024年3月25日,一辆挂着河北牌照的道路救援车竟千里迢迢拉着一辆黑色轿车来到了桑梓法庭的门口。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这又是陈敏管的一件“闲事”。
事情还要从一年前说起。
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孔先生在某二手车交易平台看中了甲公司出售的一辆大众牌轿车。“原版,基本原车漆,没有拆卸”的宣传语和实惠的价格都让孔先生十分心动。简单了解后,孔先生痛快地向甲公司法定代表人徐某支付了9.4万元的购车款,并提走了车辆。没想到车没开几天,故障灯就亮了好几个。后来一查车辆维保记录才发现,这居然是一辆“泡水车”。2021年8月,它曾因涉水熄火,进行过保险理赔。
孔先生连忙联系徐某,但徐某拒不承认在卖车过程中欺骗了孔先生,也拒不退款。孔先生一气之下,将甲公司起诉至天桥法院,案子就来到了陈敏手中。
接手该案后,陈敏发现,案子想要判决很容易,双方的主要分歧点在于车辆是否属于“水淹车”。想要一锤定音,只需通过司法鉴定即可。但鉴定耗时日久,这样一来,案件审理周期会被拉长,双方的矛盾会被激化,诉讼成本会大幅度增加,车辆价值也会一天天贬损。一纸判决下达,必然是一个“双输”的结局。考虑到原告孔先生提交的车辆维修清单、保险理赔信息等证据,陈敏并未急于启动鉴定程序,而是和徐某煲起了“电话粥”。“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一个‘信’字,事儿是怎么回事,我相信你比谁都清楚……”在他的反复劝说和调解下,徐某最终同意退还原告方全部购车款及各项损失共计10.6万元。
一切都谈妥了,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涉案车辆在从道路救援车上卸下后尝试多次均无法启动。就在双方束手无策时,陈敏又管起了“闲事”。他拿起手机,打通了自己熟悉的维修厂的电话……车辆修好时,天色已晚,但陈敏却一点也没有要下班的意思。他拉着双方签订调解协议,并要求甲公司当场过付了全部案款10.6万元。
所有工作都做完已是晚上,孔先生感激地握住陈敏的手说:“我以前以为法官就是坐在法庭上进行宣判的,这次来济南算是见识到了,原来法官还能帮我做这些事……你这样的法官,真是人民的好法官!”
将心比心,守护大河安澜
黄河安澜秀美,需法治守护。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实施,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撑。在济南百里黄河北岸,陈敏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着对母亲河的法治守护。
百里黄河,河堤两岸种植着多种树木,2021年2月某日,一场大火却在鹊山水库大坝附近张某承包的林地中熊熊燃起,导致1420余株白蜡及次生白蜡被烧成灰烬,河畔景观被毁,经济损失巨大。
“法官,我有罪,可我一个老头子,你让我从哪筹这么多钱去啊!”
说话的人正是这场大火的“罪魁祸首”陈某。原来,他的一个无心之举酿成了大祸。陈某在黄河北岸承包有农地,平时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这天,他在自家承包地用火烧方式清理枯草时,现场风向突然转变,风力骤然增强,火势失控。陈某虽然第一时间报警,却早已无济于事。
林地承包人一纸诉状将陈某告上法院,经鉴定,被烧毁树木损失价值为16万元。一听到这个数额,陈某瘫倒在地。原来,陈某已年过七旬,独居生活,只靠几亩承包地过活,没有其他经济收入,16万的赔偿款对他来说实在难以负担。陈敏明白,判决只会导致矛盾激化,效果适得其反。护岸林木必须尽快恢复,生态环境急需尽快修复,他又一头扎进了调解工作中去。经多次反复调解,陈某的2个女儿愿意代陈某进行赔偿,张某也作出了较大让步,9万元赔偿款当庭一次性支付到位。
案件调解后,陈敏又开始督促张某及时补种了新树苗。此外,在他的倡导下,该案判决走进了沿河村民的普法课堂,实现了“判决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切实增强了附近村民的野外用火安全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该案也被评为济南市2022年十大环境资源典型案件。
倾心服务,守护营商环境
桑梓店法庭坐落在黄河岸边的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内,其管辖的案件广泛涵盖黄河北岸的大片新兴工业园区。这里的营商环境,不仅关乎国计民生,更与大河的安宁息息相关。
陈敏深知,要守护好这条幸福河,迈好新发展的步伐,就必须抓前端、治未病。他频繁走访黄河河务局、济南国有北郊林场、天桥北展区服务中心等沿黄单位,深入了解环境资源保护相关情况,梳理法律关系,帮助解决问题,力求把纠纷化解在诉前,防患于未然。
他通过送法进企业的方式,主动增进与驻地工业园企业之间的法治互动交流。针对园区企业普遍存在的合同内容不规范、存在纠纷隐患的情况,及时与园区管委会进行沟通。
为保障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陈敏多次为产业园内的企业授课,为50多家企业重点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等法律法规,并提供了法律咨询,有效提高了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水平。
近两年来,陈敏共审理了涉园区企业的民商事案件300余件。其中,济南化工产业园有限公司作为原告起诉园区内企业拖欠房屋租金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就有7起。在这7起案件中,陈敏均实现了立案后1个月内结案,其中2件调解,5件判决。2起案件上诉后均未发回改判。
大河流淌,法护安澜。“自从来到这里,我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黄河是人民的母亲河,我们法官既要守护好黄河,更要守护好人民。”陈敏朴实的话语见证着他守护黄河生态文明的决心。对于未来的工作,他还有很多想法:“如何保护生态、如何维护营商环境、如何在源头解决纠纷是我们人民法庭的三项重点工作。下一步,我还要做更多这方面的调研,发挥好人民法庭的辐射作用,让黄河越来越美,让老百姓越来越幸福、越来越有获得感。我还要一直这样守护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