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玲玲:留在基层,做好群众的“发声筒”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原标题:留在基层,做好群众的“发声筒”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嫱
2月18日,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桥西小学高级教师柳玲玲刚结束采访,便又匆忙地赶往教室给孩子们上课。担任政协委员19年,柳玲玲仍在当地一所普通小学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她说:“我喜欢留在基层,只有亲身融入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到群众的需求,他们更需要我的发声。”
从岳阳楼区政协委员到岳阳市政协委员,再到湖南省政协委员和全国政协委员,柳玲玲与政协结缘已19年,面对这个“附加”的身份,柳玲玲坦言“非常珍惜,有了更多与群众交流的机会”。
柳玲玲认为,政协委员就是群众的“发声筒”。为获取基层群众真实的声音,她将教学以外的主要精力投入到走访调研中,还将学校的教师群体作为最好的调研对象,日常工作生活中更是养成了“多问一嘴”的习惯,随时随地了解职工群众需求。也因此,她无论走到哪里都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用来记录群众的需求建议。
有着近30年教龄的柳玲玲十分关注教育领域的问题,2024年,她围绕推进中小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积极应对学龄人口变化、均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调研,先后提出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提标缩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的城市学生比例、加大城区学校布局调整经费的支持力度等建议,得到当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进一步落实解决。
针对青少年愈发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柳玲玲以岳阳市青少年为样本进行深入调查,发现社会存在预防教育不到位、疏导干预不到位、治疗处置不到位等主要问题,因此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工作的提案》。同时,她认为,教师队伍面临着教学和社会的双重压力,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尊重和理解,“还是要营造更多尊师重道的良好社会风尚。”柳玲玲说。
“我身边有很多年轻人,有些人生育意愿不高。”走访调研中,柳玲玲发现“产假结束后孩子谁来带”成为许多家庭面临的突出问题。2024年全国两会上,柳玲玲提出关于创新托幼服务方式、解决职工育儿难题的提案,建议通过设立托幼机构发展专项补贴、创立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区托幼帮扶中心或家庭托幼点等举措,让“更多家庭敢生、愿意生”。
作为岳阳楼下、洞庭湖边长大的“湘妹子”,日常教学中,柳玲玲喜欢与学生分享水资源保护的小故事,希望通过自己言传身教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颗水资源保护的种子。
多年来,柳玲玲先后多次到长江荆南三口等地开展实地调研,与水利工作者就水资源生态保护的可行性措施进行深入探讨。她围绕这一领域先后提交了多项建议提案,其中《关于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提案》被列为2023年度全国政协重点提案得到办理答复,《关于加强枯水期洞庭湖水生态环境治理的建议》得到中央相关部委的高度重视。
2024年,柳玲玲的履职经历“满满当当”,积极参与政协组织的各类调研、座谈以及民主监督活动,面向学校、企业等单位宣讲两会精神和政策法规10余次,围绕中部双循环大通道建设、完善被性侵未成年人社会干预救助制度等多个领域,提出个人提案5件,参与联名提案36件。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柳玲玲又将目光聚焦到网红乱象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利影响。“网红‘一夜成名’和‘一夜致富’的现象,导致青少年盲目追求名利,忽视努力和才能的重要性,全社会要有效规范网红行为,教育和引导青少年远离网红诱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斜杠”委员的初心
记者手记
担任政协委员19年,柳玲玲有许多机会可以离开教学一线或者调离现在这所条件普通的学校,选择一所师资更好的“重点”学校,但是她却没有,就像她在采访中所说的,“越在基层越能发现问题,他们也更加需要我的发声。”这是她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初心,朴素而动人。
初看柳玲玲的简历,记者以为这是位将目光聚焦在教育领域的委员,但是深入了解之后,才发现这是一位“斜杠”委员,她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和中高职学校各类助学金发放问题,关注如何创新托幼服务方式、解决职工育儿难题,她还多次实地调研提出水资源生态利用和保护的课题,还注意到涉麻精药品滥用低龄化等民生问题。这些领域之广、跨度之大的课题背后,是柳玲玲履职为民的初心和高频次深入基层调研的最佳印证。
采访中,柳玲玲多次强调自己马上要去给孩子们上课,无论是对待本职工作还是政协委员这个身份,她都尽职尽责、全力以赴。“群众期待委员做什么、委员能为群众做什么、委员为群众做了什么?”柳玲玲经常反复问自己做得好不好、够不够,能不能再努把力把工作做得再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