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响:“培养”出身怀绝技的消防机器人
【巾帼风采】
原标题:李响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仅3年,获得82项自主知识产权,助力企业成为“小巨人”——(引题)
她“培养”出身怀绝技的消防机器人(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旭
近日,记者走进辽宁鞍山衡业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鞍山衡业公司)生产车间,“猛虎”“飓风”“猎豹”等8款自主研发的多功能机器人整齐排成一列,仿佛科幻电影里的变形金刚走进现实。
操控人员推动操作杆,一辆红黑相间的全地形消防灭火机器人立刻出列,4个履带轮全力运转,飞速奔向车间另一端的楼梯。在楼梯前,机器人一个急刹定住身形,然后车身360度旋转,将车头对准楼梯。只见机器人的4个履带轮灵活转动,飞快爬上楼梯,又从另一侧顺利下楼,接着跃上40厘米的高台……跨越各种障碍,穿梭自如。
全地形消防机器人、举升抢险主战消防车、压缩空气泡沫消防车、四驱防爆灭火侦查机器人……这些身怀绝技的机器人都与一位36岁的女设计师有关。
李响是鞍山衡业公司的科研部部长,负责公司产品的研发和设计工作。入职13年来,她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印证了“只有科技创新,企业才有出路,人才才有发展”的道理。2023年,李响荣获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
入职第一课
测法兰,成了大学毕业生李响的入职第一课。
法兰是轴与轴之间相互连接的零件。为了锻炼李响的实操能力,师傅特意安排她去车间测量法兰参数。“职场萌新”李响根本不知道法兰是什么,只好硬着头皮向老师傅求教,这才终于找到测量对象。
让李响没想到的是,一个法兰,她来来回回跑了6趟才测明白——大孔内径、小孔内径、孔距大小、孔间距、公差……每次测完都发现参数不够全,又要跑回去重测。
“当时,羞愧极了。”从这开始,李响渐渐养成了认真仔细的工作习惯。
“我的工作就是从‘一张纸’到‘一辆车’。”李响说。从理论到实际的过程难免磕磕碰碰。
刚入职时,李响负责车辆的装饰和滑道设计。一次,装配工反馈李响设计的一个零件装配起来有难度,双方经过一番“争执”,李响重新设计了零件,将棱角磨圆,这才终于装配成功。“不了解生产实际,就做不出好设计。”李响深有体会。
每天和图纸打交道,有时,李响晚上做梦都在画图。梦里,图纸上的点、线、面交织,变成一个个立体图形。现实中,由她设计的零配件严丝合缝地应用在消防车上。消防车行业相关零配件的公差要求是1毫米,而她设计的产品,公差精度总是控制在0.01毫米。
吹响创新“集结号”
2018年开始,企业寻求技术转型,设计多功能、集成化消防车的任务落在了李响的身上。
为了从零开始,蹚出一条路来,她开始自学吊机设计,买资料、抄笔记,研究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和微积分。那段时间,她每天穿着工作服、戴着安全帽,往返于办公室和车间,一点点推进产品进度。
2019年10月,拥有25项专利的举升抢险主战消防车,首次参加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消防展就一战成名,被称为当年消防设备行业的“黑马”。
2022年3月,由李响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创新“集结号”在这里吹响。
去年3月,一个焊接露点的攻关难题困住了李响。她将分布在技术员、质检员、工业设计师等多个岗位的工作室成员召集起来,共同探讨研究解决之道,对材质、焊条、电流电压等参数一一筛查比对,最终找到问题症结——焊条匹配度不够。在创新工作室成员的通力协作下,仅用不到1个月时间就解决了这个难题。
在李响带领下,创新工作室已获得自主知识产权82项,研发生产的多种智能应急消防装备屡获殊荣,其中,举升抢险主战消防车被列入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科技项目。公司也于2018年获得“鞍山市科技小巨人企业”称号,2019年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成为鞍山市“专业技术创新中心”。
与企业发展共成长
“别看这个机器人小,全身都是高科技,光国家专利就有20多项。”李响指着面前的全地形消防灭火机器人对记者说。
“公司近年来的发展得益于李响这样富有拓荒精神的科创人员。”鞍山衡业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谢奕波告诉记者,企业鼓励职工申请专利,在每一个设计项目的图纸期、生产期、装配期、成品期,都会有不同比例的奖励资金。
2022年,李响开始带徒弟。面对大学生徒弟,她也会让他们从测量法兰练起,在实践中不断成长。34岁的徐继兵在她的指导下,刚入厂4年就成为四驱水罐消防车项目的总设计师。
近年来,李响劳模创新工作室还与高校建立起产学研合作,通力解决应急消防装备领域的关键性技术难题。相关合作开发项目不仅填补了国内外消防装备的空白,提高了消防救援单位处置复杂火灾的作战效能,提升了对火灾的巡检与扑灭能力,还解决了森林火灾无专用灭火装备的行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