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党建工作 > 农村党建 >
党建网 > 党建工作 > 农村党建 >

浙江省江山市大陈村:激活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新活力

发表时间:2025-04-02 来源:党建网

毛德达

 

近年来,浙江省江山市大陈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文化大陈、幸福乡村”为目标,传承弘扬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以党建引领为根本,凝聚乡村发展合力。大陈村通过探索建立“党建统领、文化感召”的村庄治理模式,创建“1+7”党建品牌,由1名党员联系7户农户,全村党员分别与农户结对互助,凝聚党群力量,增强村组织向心力,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组织文化活动,引导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保护格局,把脏乱差的村庄整治成脸面、灶面、桌面、地面“四面洁净”,美在路面、美在市面、美在门面、美在情面“新四面美”的乡村文化景观,获“中国十大最美村庄”称号。

以文化传承为根基,重塑乡村精神内核。大陈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村内保存了40多座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古祠堂、古店铺和古城墙。为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文化遗产,大陈村一方面对古村进行规划和修缮,对古建筑进行保护性开发,将“书香大陈”元素和“徽派民居”融入其中,使村民重新找到乡愁记忆,增强对村庄的认同感;将汪氏宗祠改造成高标准的农村文化礼堂,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阵地。另一方面,改造萃文中学旧址,打造文化教室,传承“崇学重教”的传统文化教育精神。

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丰富村民精神生活。大陈村创新编排《妈妈的那碗大陈面》《大陈—一个充满书香的地方》两首村歌,将村规民约融入歌词,通过传唱,增强村民群众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形成了“以村歌文化治村”的独特村庄治理模式和“人人会唱村歌、个个爱唱村歌”的浓厚氛围,被授予“中国村歌发祥地”荣誉称号。创新改造传统节日形式和内容,推动移风易俗,将传统“老佛节”改造为“大陈麻糍文化节”,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节日期间举办古村风貌摄影展、麻糍擂台赛、文艺晚会等系列文化活动。如今,“大陈麻糍文化节”已连续举办十五届,并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以文化产业为引擎,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大陈村在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模式,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以发展乡村旅游业为抓手,通过讲好大陈故事、演好民俗风情、布局特色小吃、办好文化活动、推进文创产业等举措,打造“一个风情集镇、一条民俗小吃街、一条村歌健身长廊、一段岸洁水清河流、一批特色古韵民居、一片美丽创意田园”等“九个一”项目,提升村庄吸引力,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以“村歌文化”为特色,编创《你好江山》《大陈见面》等实景剧,为游客提供“文化大餐”。以“红色文化”为底色,实施省级党史教育基地“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大陈纪念馆”数字化提升工程,通过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技术,实现红色文化的动态呈现和沉浸式体验,助推党史宣教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以文化教育为支撑,提升村民文化素养。大陈村通过文化教育和精神引领,培育乡风文明,提升村民文化素养。依托“村歌文化”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等内容,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文化熏陶。通过村歌剧形式,将“村歌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在寓教于乐中弘扬红色革命精神、传承优秀乡土文化、展示新时代新乡村新风尚。如,村民主演的大型红色实景剧《你好江山》,表达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爱党爱国情怀,讴歌了新时代江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迈向共同富裕的奋斗精神,展现了村民的幸福生活;沉浸式村歌剧《大陈见面》在传承中华优秀“孝廉”文化的同时,弘扬了尊老敬贤的道德风尚;以本地学生为演员的少儿版《大陈见面》,将孝文化以更加生动、活泼的形式演绎出来,成为思政教育的生动教材。

【作者单位:浙江省江山市档案馆(市委史志研究室)】

网站编辑:白梦洁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