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 文明实践 >
党建网 >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 文明实践 >

普洱思茅∶咖旅融合新风尚 乡村振兴“星”篇章

发表时间:2025-04-09 来源:云南文明网

“美丽星村 有风咖谷”位于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南岛河村白沙坡村民小组,是上海市和云南省在思茅区创新帮扶方式建设的沪滇协作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是首个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中国式咖啡新村,当地探索走出多方参与、“共管共治共富”之路。

 

从“咖啡田”到“美丽星村”

随着云南咖啡的品质升级,以及沪滇合作的进一步拓面、提质、增效,2021年开始,星巴克(中国)、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上海市和云南省四方酝酿,普洱市“毛遂自荐”,依托沪滇协作机制,在云南普洱启动“共享价值,美丽星村”云南咖啡产业扶持四期项目(简称“美丽星村”),率先探索“咖旅融合”这一乡村发展新模式。

中国咖啡种植面积主要集中在云南省,占全国种植面积和产量的98%。云南四大产区中,普洱思茅区占34.1%,南屏镇南岛河村白沙坡村民小组毗邻昆磨高速,交通区位优越,村落、咖啡园有规模,咖农的种植经验丰富、种植热情高涨,项目经过多次走访调研、遴选比较,最终选择这里作为试点村。项目立足1个核心村、9个示范村的特色资源优势,以“咖啡体验+田园休闲+原乡宜居”为定位,将这个原生态村落打造成集咖啡种植加工、旅游体验、产品销售于一体的中国式咖啡新村。

2024年7月20日,“共享价值 美丽星村”盛大开村,游客纷至沓来。小村落蝶变“美丽星村”,泥路变柏油路,旧房变新房,乡村和谐有序,充满活力,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咖旅融合新场景

摇身一变的白沙坡村民小组以咖为媒,变资源为资产,通过星巴克品牌赋能和开展的咖农培育,帮助当地咖啡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同时,又探索了“咖啡+农文旅”之路,让原本的生豆交易、原材料买卖,变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随着云南“有风的地方”的诗意印象深入人心,“旅居云南”成为旅游新潮流,普洱抓住发展乡村品质旅居的势头,逐步打造“从种子到杯子”一站式体验的现代精品咖啡庄园和旅游线路,吸引更多咖啡爱好者深入乡野体验“村咖”魅力。“美丽星村”项目运营以来,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美丽星村·有风咖谷”应运而生,凭风而上。

“美丽星村·有风咖谷”的咖啡文化体验中心,占地面积达1700平方米,设计融合咖啡与云南民族风情,布局精巧,游客在此不仅能深度体验咖啡豆烘焙、冲泡等过程,还能进一步了解原产地咖啡文化。村中民宿装修装饰突出田园和民族风格,简约温馨舒适,受到了游客的追捧。餐饮、民俗技艺体验馆、农场、马场等,不断开拓的文旅新场景为游客带来新体验。

春茶采摘季的到来,全新打造的“有风·高山雾茗茶体验空间”,将“左手咖啡右手茶”的普洱风韵加倍奉上。

普洱优越的自然生态美、民族文化之美与咖啡文化在“美丽星村·有风咖谷”融为一体,游客告别城市的喧嚣纷扰来到这里,观风景、品茶咖、赏非遗……沉浸体验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浪漫邂逅。


从“种豆人”到“多面手”

游客们纷纷寻“香”而来,白沙坡村民小组的村庄、庭院从生活的栖息地,成为增收致富园,村民从咖农转变为民宿管家、咖啡师、老板、员工等多重身份,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和“受益者”,精神面貌产生了很大改变。

项目建设之初,村党支部加强党建引领,充分听取了村民意见建议,实现“一户一策”,村民发挥主人翁精神,村民主动将自家的闲置宅基地空间、自筹资金融入项目建设,“以工代赈”参与到村庄建设和绿化美化提升中。

随着沪滇合作的深入,培育和壮大集体经济合作社,当地培养了一批乡村经理人、致富带头人。云南农业大学“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落地星村,进一步赋能咖农。各方力量积极帮助乡村女性提升经济能力,关注“咖二代”乡村儿童教育机会,推动乡村社区综合发展。

20户村民合作,打造“一户一体验”经营新业态,形成“一户一品”的庭院经济,绝版木刻、佤族织锦、传统陶艺等非遗技艺活态传承,窑烤烘焙、手工扎染、采茶制茶等体验项目在村民家中相继推出,村民还参与农场、马场等集体经济的经营,边学边干,不断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

村里的变化催生楚更多元化的人才需求,构筑白沙坡创业村落新格局,搭建起咖啡乡创俱乐部,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咨询、创业指导、创业融资、创业培训等服务,提供更多的就地就近就业岗位,吸引有志青年、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返乡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当传统村落与现代文旅共鸣,“美丽星村”书写“产业融合激活内生动力”的鲜活答卷,辐射带动了周边地区咖旅融合和庄园经济发展,普洱一批精品咖啡庄园关注度不断提高,客流及营收均呈现显著增长良好态势,普洱“中国咖啡之都”的名片不断升级。(王韵鸥)

网站编辑:朱琳瑄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