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党史·文化 > 文化大观 >
党建网 > 党史·文化 > 文化大观 >
茶气墨韵中的生命美学
发表时间:2025-04-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谷雨前后,茶树经春日阳光雨水滋养,芽叶肥壮鲜嫩,香气浓郁。此时,与三五好友共品谷雨茶,延续一场跨越千年的雅集,堪称乐事。

谷雨品茶,由来已久。唐宋以来,文人墨客将饮茶发展为一种充满审美意趣的生活方式。至明代,饮茶习俗由传统的煎茶、点茶转为煮水泡茶,谷雨茶因滋味鲜浓更耐泡,成为爱茶人的优选。文人对茶的追求更多了些许意趣,转向茶事的意境和氛围,并以谷雨茶事入画,其中尤以文徵明为代表。当我们欣赏文徵明《茶具十咏图》时,会发现隽永的茶道美学,早已深植于中华文化基因之中。

1534年,谷雨前三日,64岁的文徵明因病未能参加茶会,但得好友佳茗之馈,便在家中汲泉烹茶,自得其乐。为此他特作《茶具十咏图》,并赋诗十首,追和唐代皮日休、陆龟蒙的咏茶诗,将自己的品茶之事与贤士趣味相接,别有一番历史况味。画面中心,竹篱围出一方院落;素雅书斋中,一位文士悠然独坐,身畔有茶壶茶盏;一名童子在侧室煮水。整幅作品意境空灵闲静,寄托着画家超然物外的人生旨趣。画中题诗与画面意境交融互渗,传递出文人心境——品茶不只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为了追求心灵的澄澈与超越。

文徵明相关画作,还有《茶事图》和《品茶图》(局部见图)。二者画面与《茶具十咏图》相似,只是由一人独坐品茗改为两人对坐茶叙。书斋外更有友人踏过小桥,前来访问,烘托出从得茶到品茶的欣然之乐。

除了文徵明,明代的沈周、唐寅、仇英等亦创作有“茶事图”,寄托他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茶之“味”,成为弥漫画面的审美意境——茶助人清醒,用明澈的心灵朗照万物。细读这些画卷,会发现明代文人用茶气墨韵构建着一种超然物外的生命美学,这种不负美好的态度跨越时空,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

如今,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潇洒惬意的茶事焕发新生机。从红遍社交媒体的围炉煮茶,到年轻人喜爱的新式茶饮,茶始终是植根于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不仅在古老画卷中生发,也在当代数字世界中延展。

谷雨是春天的谢幕礼。泡杯谷雨茶,品味中国画,愈发能体会中华美学的魅力。那是沧海横流,依旧天真烂漫的笑容;那是花开花落,始终乐观笃定的宁静。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20日08版)(作者:刘 耕)

网站编辑:穆菁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