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理论强党
    在新发展格局中撬动乡村振兴
    发表时间:2021-01-19 来源:天津日报

    王伟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环节,乡村振兴关乎国家发展全局。如何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和指示,这为乡村振兴的扎实落地指明了方向。

      新发展格局强调的是“立足国内大循环,发挥比较优势,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而乡村振兴恰恰为此提供了广阔阵地,因为“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是乡村建设,乡村建设的关键又是“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这些都对刺激国内市场的需求意义重大。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远景目标过程中,“三农”问题决不能拖后腿,所以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任何一项战略的顺利实施,离不开相关配套措施的支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为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的重要会议,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出了详细规划。

     

      一、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的那样,“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要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要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精心选择产业项目,确保成功率和可持续发展。要把群众受益摆在突出位置,从产业扶持、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等方面出台政策,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支撑乡村振兴的产业不是城市淘汰的产业,乡村更不是城市落后产业的承接地,而是适应农村发展规律和本地特色资源的产业组合和产业结构。对农村来说,就是促进农业产品供给能够更好适应市场变化需求的产业,并在确保“有”的基础上向“好”转变,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全产业链开发的思维,将发展特色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统筹布局、一体发展。这一点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也作出了明确部署,“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由此可见,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为乡村产业的重构和提升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二、扩大内需战略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支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扩大内需作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战略基点,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扩大内需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是互相依存发展的共同体,当前乡村振兴最核心的任务是乡村建设。客观地说,长期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心在城镇,乡村建设相对滞后,部分乡村公路和村内路面建设仍处于较低水平,这些差距就直接导致了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的不平衡,进而导致农村产业发展缺乏支撑点、农村人口纷纷涌向城市、引进到农村的人才难以留住等问题,现在乡村建设行动的开展就为改变这一状况奠定了基础。

      应该说,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乡村建设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环节,因为农业农村发展有着巨大投资需求空间,“十四五”期间我国乡村建设行动的重点是完善乡村的水、电、路、气、通信、物流等服务于农村生产生活的各类基础设施,逐渐形成布局合理、城乡互通的基础设施体系,比如交通设施建设,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就作出了明确部署,“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提高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因此,用好乡村建设这个空间,既可以更好地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也可以启动生产、消费等各种内需产业的发展,同时因为乡村建设这一市场巨大,对扩大内需战略和乡村建设来说都是双赢共进。

     

      三、科技的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作为潜力巨大的市场,乡村的全方位发展前景广阔。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产业振兴,而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当前乡村产业发展有的具备一定基础,有的还是空白,即使具备基础的也多是中小型产业,所以随着科技的发展,对已有产业进行转型升级也就比较容易。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科技发展作出了明确规划,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教强国。”“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的整体效能。”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红利是惠及国内所有行业和产业的,当前“科技+”模式已成为科技兴农的主流。

      当前的诸多科技成果已在农村得到了应用,比如电商、数字产业等引领了农村很多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方兴未艾的数字技术产业,不但使农民享受到了便捷服务,而且还推动了乡村社会治理、文明建设、文化传播等诸多方面。相关数据显示,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科技力量的发挥不容小觑,很多村庄靠自己的特色产品和智能化服务实现了脱贫,有关部门更是建立了困难地区特色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如果没有数字化技术,显然这种平台的建设是不可能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当,政策不留空白。”“有效衔接”的核心有两个,一是“有效”,二是“链接”,也就是说“衔接”必须是有效的,实现这种“衔接”一是靠稳定的政策,二是靠科技的配合,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生根,也才能使科技真正赋能乡村振兴。

      (作者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秘书长、天津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所研究员)

    网站编辑:王 寒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