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党建评论
    积极探索高校党建与心理健康教育互促互进
    发表时间:2024-04-17 来源:党建网

    积极探索高校党建与心理健康教育互促互进

    郑秋强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而高质量党建则是高校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提高办学治校能力的关键所在。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助力高校高质量发展。基于两者间的互促关系,可以从理念、内容、方法、实践上探索两者的相互融合促进路径。

      从理念上融通,深化高质量党建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互促关系。将两者理念相互融通,需要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拓展各自领域的关注点,使之成为育人机制的关键环节。在党建工作中,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成长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将心理关怀融入党员教育和管理中,提升党员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适能力。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强调党的教育方针和价值观的引导,将党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内容上互补,促进高质量党建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支撑。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引入党建内容,不仅丰富了其教育内涵和形式,更增强了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通过融入党的光辉历史、党的优良传统以及先进党员的事迹等元素,心理健康教育将变得生动而富有深意。这些鲜活的素材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心理健康知识,还能引导他们从党的光辉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对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塑造积极的社会心态,激发其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同时,党建工作中的党员理论学习同样可以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形成两者的互补和深化。例如,引入需求层次理论,帮助学生党员进一步理解共产主义信仰,促使其领悟通过实现自身的最高层次需求来体现对社会和集体的贡献;引入积极心理学思想,通过教育学生党员培养积极情绪和健康心态,帮助其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与践行方式。

      从方法上互鉴,强化高质量党建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注重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素质。党建工作可以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如个体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用于党员教育和管理中,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在党员的谈心谈话中可以引入个体心理咨询中的尊重、理解及共情等原则和方法,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从而为其提供更精准的帮助和指导。团体辅导的方法也可以为党建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通过组织党员进行集体讨论、互动游戏等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还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党建工作中党建的组织纪律性、目标导向性等,也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更好落实提供借鉴。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借鉴党建工作中的目标管理和责任落实机制,设定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通过建立定期评估和反馈机制,并明确责任人,确保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措施能够落到实处。

      从实践上结合,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高质量党建的整体提升。通过具体的活动实施、项目开展和实际效果评估,两者在实践层面的紧密结合,不仅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具体化、生动化,也让党建工作更加人性化、实效化。例如,组织开展以“心理健康与价值追求”为主题的系列讲座和研讨会,既强化了学生党员的理论学习,又提升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样,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党建元素引入,如心理健康党员志愿服务项目,以朋辈心理互助的形式,学生党员带头参与,既展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又实际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此外,还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成果作为党建工作的评价指标之一,促进党组织和党员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高质量党建的互促共进。

      【本文为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会本科分会“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党建研究后期资助项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高质量党建的互促路径研究”(2024BKHQ118)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惠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网站编辑:王寒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