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先锋模范
    “我是偏崖子村第461户”——记宽城县农商行驻偏崖子村乡村振兴工作队第一书记赵振宝
    发表时间:2023-07-12 来源:河北工人报

      在汤道河镇偏崖子村,村支部书记赵猛饶有兴味地讲起了3家企业的落户故事——

      “事先,他征求我意见说要发展产业,第一步要引来几个企业到我们村。我说,这是天大的好事啊。可咱们村要啥没啥,有哪个企业愿意来啊。看着我发愁,他鼓励我:难事也可以做成,这事交给我来跑吧。我当时心里还嘀咕:这事八成成不了。这么偏、这么穷的小村能来企业落户,我还没听说过。”

      “真没想到,几年工夫,天大的难事还真让他办成了。成康饲料、沁露源食品饮料、源洪渔具厂,陆续在我们村建起来了。这3家企业,一下子就解决我村就业100多人。村里人出去办事都长了身价!后来,每当轮换、调整驻村干部时,总有几个村的支部书记找我,要求把他‘挖到’自己村搞产业振兴。”

      赵猛口中的“他”叫赵振宝,是承德市劳动模范、宽城满族自治县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县农商行驻汤道河镇偏崖子村的第一书记。

      初次见面,赵振宝给人的印象是不善言辞,浑身上下透出一股朴实劲。而偏崖子村的老年人见到他,却一口一个“宝子”地叫,说起话来不隔心。

      偏崖子村,偏远落后。“光有企业落户还不够,还要解决村民共同富裕问题。要让家家有产,叫户户有业”。赵振宝结合偏崖子村实际,提出了“1+4”产业振兴思路。1是指3家外来企业协同发力的龙头带动,4是指鼓励青壮劳力外出打工、发展劳务经济;年龄在60岁以下的有大部分劳动能力的村民,由工作队协调在3家企业就业,在家门口靠工资致富;60岁以上的没什么劳动能力、体格尚好的老年人发展庭院经济;成立村企业,发展村集体经济。这样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形成了产业的全覆盖、全受益。

      赵振宝经常坐在农家炕头上唠家常,启发老年人的致富觉悟。他给他们算细账:“一户养几只鸡、养几头猪,不用出院子,就能挣钱,贴补家用……你们好好干,保质保量,我们工作队负责包销。”今年上半年,他带领工作组把村民王林有、梁玉栋等20户的500余斤鸡蛋,通过跑厂矿、进食堂,不长时间,全都卖了出去,养鸡户及时拿到全额蛋款。

      他几经调研,找专家论证,挖掘该村具有土壤、气候、光照等适宜红薯种植和加工且口感和品质俱佳的优势。今年,他和村“两委”一道发动村民,已试栽32亩红薯,进行产品加工,工作队已先行联系好卖家和销路,给村民吃了“定心丸”。

      他拓宽思路跑销路。前不久,他找到该村有名的网红“草帽哥”王久东,请他一同帮助村民网销土特产……

      赵猛盘点产业家底:“振宝书记来的这几年,我们村的产业从无到有,越来越兴旺。大的不说,就说小的吧。”他扳起手指头一一道来:“王金贵、王云廷、周瑞12户,养山羊1500只;赵来、石千8户,养育肥猪350头……”

      目前,该村人均年收入已由3000元提高到11000多元。小村焕然一新,力所能及干事的多了起来,力所能及赚钱的多了起来。

      熟悉他的人说:“振宝是个不忘本的人。他出生在大山沟里,深知农民不容易。看见他们贫困,他就揪心;看见他们富裕,他就打心眼里高兴。带领村民发展产业,成了他的主业。”2013年至今,组织上慧眼识才,屡屡赋予重任。他在塌山尖宝山、汤道河偏崖子等6个村驻村,把大好青春年华书写在了乡村大地。

      因成绩突出,2014年以来,他先后被评为“全省深化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优秀驻村工作队员”“承德市劳动模范”,他所在的驻村工作队先后被评为全省精准扶贫脱贫先进驻村工作队、全省扶贫脱贫先进驻村工作队……

      有人问振宝:“偏崖子村产业振兴搞得这样扎实有效,动力是什么?”他片言而居要:“我是偏崖子村第461户。”

      偏崖子村共有村户460户。(本报通讯员司志通)

    网站编辑:白梦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