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先锋模范
    记西藏军区群工联络处处长崔波:最是爱民情难了
    发表时间:2021-02-25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最是爱民情难了 

    ——记西藏军区群工联络处处长崔波 

     

      2月下旬,开工第一天,西藏林芝珞巴乡村民玉珍把自家手工坊制作的新年第一批牦牛肉干包装好,通过村快递站点寄了出去。这是要寄给谁?玉珍说,她要寄给帮助村里脱贫致富的领头人——西藏军区群工联络处处长崔波。

      2016年,崔波从内地调到西藏。面对平均海拔4000多米、进藏时年龄已经45岁的现实考验,崔波在雪域高原深深扎根,奋战在脱贫攻坚战场。

     

      惠民:助力拓宽致富路 

      来到西藏不久,崔波发现,在距离日喀则市600多公里的仲巴县,世代生活于此的都村村民守着丰美的草原,却由于养殖技术落后,畜牧业发展水平较低。村民生活虽偶有改善,却常因一场风雪又致贫返贫。

      崔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立即申请扶贫资金,为村民修建防寒羊圈、成立养殖合作社,还联系专业人员上门传授技术。如今,都村村民终于将草原变成“金饭碗”——春节前夕,加入合作社的村民领取了分红,个个喜笑颜开。

      距拉萨市不远的乃琼镇波玛村,新建了集花卉种植、民族手工艺品制作等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园区产品却缺少销路。崔波凭借在内地开展扶贫工作积累的经验,帮助村民搭上网络快车:对接多家电商平台,拓展网络销售渠道;开办培训班,帮助村民掌握电商推销技巧;紧跟潮流,组织村里青年直播“带货”……

      来到西藏的5年间,崔波先后协调部队与130个村寨结成定点帮扶对子,帮助驻地群众拓宽了致富路。

     

      助学:点燃未来新希望 

      常年穿行高原,崔波发现,不少藏族适龄儿童因贫辍学,早早挑起了家庭重担。

      了解到这些情况,崔波的心情再难平静。怎样帮村民走上脱贫快车道?这成为他经常思考的问题。

      “读书虽然看不到短期的经济效益,但积蓄的是筑梦未来的力量。”在崔波的倡议下,西藏军区“雏鹰育才资助行动”全面启动,青藏、川藏公路沿线的运输部队、兵站成为助学的重要力量。

      崔波带着某汽车团官兵,在雅鲁藏布江畔的东雅村办起希望小学,村里的学龄儿童陆续走进课堂。他还发动官兵与贫困学生结成助学对子,选派高学历官兵担任“校外辅导员”,帮助村里多个孩子圆了大学梦。

      支教兴教,反哺地方。崔波欣喜地看到,川藏兵站部巴塘大站与四川省巴塘县团结学校结成助学对子以来,资助的贫困学生毕业后大多重返家乡,成为助推当地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这些年来,崔波指导部队与70多所驻地学校结成助学对子,先后资助1700余名藏族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上下学途中,学生们看到部队车辆驶过时都会驻足敬礼。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崔波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固边:共享发展新成果 

      翻过雪山,抵边调研,崔波深切感受到,群众渴望致富却没有办法,干事创业缺少主心骨。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崔波认准这个理:改变贫困村现状,必须把巩固党的基层组织作为重点来帮。

      厚厚一摞帮扶方案出炉:探索建立军地临时联合党组织,边防一线连队和抵边行政村村干部互兼编外职务;边境村和边防连共建“一对好支部”;在巡逻、放牧路线上开办“流动党校”“红色夜校”,让戍边兴边同频共振……

      隆子县玉麦乡村民扎西罗布在玉麦边防连支委的帮助下开办家庭旅馆,通过连队官兵介绍到山南市接受培训、联系旅游客源,年均增收5万余元。玉麦也从过去的“三人乡”变为如今名副其实的“小康乡”。

      一片兵心聚民心。漫漫边境线上,各族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内心更加坚定:做好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建设幸福家园。(晏 良  刘大辉)

    网站编辑:白 梦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