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公民道德建设
    抓好公民道德建设需处理好四对关系
    发表时间:2021-08-19 来源:人民网

      新时代要有新风貌,高质量需有高素质。当前,抓好我国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这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四对关系:

      核心与细则关系。这是就道德建设内容而言。道德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全国人民需要共同遵守的道德根基,是中华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构筑最大同心圆的中心基点。24个字体现了中国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和价值追求,是调节人际关系和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与伦理规范,需要贯穿于社会生活各方面,融入社会治理各领域,是所有人都必须遵守的言行准则。道德细则是社会各方面各领域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的总和,是道德核心的生活会应用和社会化表达,是将道德核心转化为人们生活中可操作可遵守的具体规范,如银行排队一米线、就餐禁止铺张浪费、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等。

      目前在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核心是明确的、具体的,但在细则方面欠缺比较多,虽然制定了一些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范和学生守则,但总体上比较粗,覆盖面不全,落细落小落实不够。特别是在家庭美德领域目前缺少传统社会中操作性很强的诸多细则,这些都需要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中尽快完善。

      底线与高线关系。这是就道德建设层次而言。道德底线是一个人要遵守的最低道德要求,也是一个人能够在社会上赢得别人尊重认同的基础。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可能由于条件所限或能力较低,不能做太多“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之事,但至少他可以做到不损害别人,不危害社会,不坑蒙拐骗和损公肥私。道德高线是对共产党员以及优秀道德典型等提出的道德要求,要有一种服务他人、奉献社会、舍小家为大家,必要时甚至可以为集体和公众利益而牺牲个人生命的高尚道德境界。这种道德高线可以表现为捡起别人丢在地上的纸屑、公交车上遇见老人时的热情让座、看见儿童落水时的纵身救援,以及遇见小偷行窃时的大声断喝。道德底线做到了,可以让社会有序运转,让人们平静生活;道德高线做到了,会让人性善良充分释放,让社会更加和谐,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人们充分感受到社会美好和人性可贵。

      在我国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既要教育引导每个人守住道德底线,更要引领更多的人向道德高线看齐。在这过程中,需要强化个人内心信念支持、社会舆论引导和道德典型示范,也要健全完善弘德扬善机制,加大政策法规支持力度,让有善德懿行之人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较好保障,同时让无德小人无处遁形,自惭形秽,从而激励更多人崇德向善、坚守正义、奉献爱心。

      继承与创新关系。这是就道德建设传承而言。不同时代对道德要求和认同不完全一样。每个时代道德建设都是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要有效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社会中存在的精忠报国、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待人友善、诚信经营、勤劳勇敢等道德建设精华部分,取其合理部分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此基础上抓好结合创新,对当代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形成的优良道德成果要大力弘扬并持续推广,对其他国家的优秀道德内容和有效道德做法进行大胆借鉴,吸收转化,并根据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需要创新制定细化道德准则,指导人们言行,去除人们困惑。

      时下在我国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要针对网络经营环境复杂多变,引导网络企业遵守诚信条款,抵制虚假欺诈,承担道德建设责任;对年轻人外出发展和家中老人无人赡养现状拟定道德规范细则;要有效抵制资本崇拜,摒弃“一切向钱看”错误思想,引导人们划清个人合法收入与极端利己主义界限,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利己与利他关系,使人们真正做到心中有良知,行为有所止。

      教育与管理关系。这是就道德建设手段而言。在道德建设过程中,教育宣传是常用手段。从幼儿开始,父母便教育子女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懂礼貌,关心人,能吃苦,爱劳动;上学起,老师会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关爱他人关注社会;工作后,单位会引导人们遵规守纪,认真负责,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生活中,还会有各种各样道德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崇德向善,敬老爱幼,见贤思齐。这些道德宣传教育,让人们在内心深处建立起一种正确道德认知,涵育着人们的道德素养。但道德建设不仅要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在这过程中,个人内心接受的道德观念能否支配其言行还要看这些道德规范能否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政策法规支持和他人共同响应;如果得不到支持响应,则个人内心所形成的道德观念就会在矛盾冲突和反复权衡后发生动摇,对其言行约束力也会相应降低。所以,健全的道德教育体系必须是从理论到政策法规到社会管理各方面的完整配套。

      在当今我国道德建设过程中,既要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和政策法规完善,形成崇德向善浓厚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各项道德细则融入社会生活、覆盖各行各业,激发人们仁心善念;同时要加强政策法规执行力度,对各类传播不健康道德言论和失德败德行为进行有效打击,不仅给予舆论遣责、媒体曝光,更进行强制管理、监督改正,让人们感受到道德之美好,体验到道德之威严,建立起对道德之敬畏,从而使道德建设真正入心入脑,见言见行。

      (葛守松 本文系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攻关项目阶段性成果)

    网站编辑:穆 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