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党建要论
    张崇旺 刘俊显|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发表时间:2023-02-17 来源:党建网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张崇旺 刘俊显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把农业强国建设正式纳入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战略体系。农业强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而特殊的战略目标任务,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今天,我们走到了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的历史节点,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加快建设一个基础实、技术新、装备强、链条全、生态好的农业强国,将成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压舱石和助推剂。

      

      保障粮食安全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首要任务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世界上任何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粮食安全保障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看看世界上真正强大的国家、没有软肋的国家,都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粮食问题不能只从经济上看,必须从政治上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中国强农业必须强、农业强粮食必须强。2020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像大豆、棉花、玉米、小麦等一些大宗农产品生产,要抓紧研究部署,该扩大产量的要果断下决心,不能让人家拿住我们!这是涉及国家安全的大事!”“保粮食安全要一个品种一个品种深入研究、制定方案、落实下去。”因此,建设农业强国,首先是建设粮食强国,必须牢牢把住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稳住农业基本盘,以国内粮食稳产保供的稳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此外,建设农业强国,还要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树立大食物观,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建立更稳定的、有韧性的、可抗冲击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首要任务,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本要求。

      

      创新农业科技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根本动力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世界许多农业强国的发展过程对此提供了生动阐释。这些农业强国往往位居全球农业科技创新的前沿,也是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向产业创新转化的先锋,是农业或其关联产业新理念、新科技、新业态、新模式的密集发生地甚至策源地。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国情、体察农业规律,深刻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认为“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大的突破,各国都在抢占制高点。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们绝不能落后。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提出“要拿出攻破‘卡脖子’技术的干劲,明确方向和目标,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早日实现重要农产品的种源自主可控。有关部门要在严格监管、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快推进生物育种研发应用。要加快打通科技进村入户的通道,促进政府公益性服务和市场社会化服务协同发力”。

      

      强化农业装备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支撑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仅仅只是停留在设备基本满足农业生产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不断强化农业装备,提升其自身使用性能,使其成为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支撑。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农业基础设备虽有了明显改善,但就目前高水平的农田建设需求来说仍旧存在一定差距,存在着机械设备仍有短板、设备不能因地制宜地满足特色农业的发展需求、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依然落后等问题。因此,建设现代化的农业强国应从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和维持农业产量稳定输出两方面同时发力。一是装备要全。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面对各种各样的地形以及复杂的种植环境,旱涝保收的农田水利设施、先进适用的农机农艺装备和智能高效的现代配套设施是保障农产品稳定生产的重要利器。二是装备要新。农业强国是一个在互联网与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历程中实现的目标,唯有不断创新发展高水平高质量的装备,方可满足农民群体日益增长的种植技术设备需求。因此,扎实推进农业强国建设,不仅需要注重把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新型先进技术充分运用到农业生产装备的更新换代上,加快推进农业的机械化、设施化、智能化,还需要不断地推动农田水利工程向纵深方向发展,补足水土流失问题所带来的不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既要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智慧农业,也要加快补上烘干仓储、冷链保鲜、农业机械等现代农业物质装备短板,特别是要加大农业重要装备自主研制力度,加强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防灾减灾体系等建设。”

      

      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 

      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是重塑农业竞争力的关键之举,是从“大国小农”走向“大国强农”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支撑各大农业强国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全产业链各环节整体推进、顺畅对接,形成系统、完整、高度协同的产业链和农业、工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显著提升全产业链的增值效应和商品率、劳动生产率。如何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融合农文旅、贯通产加销,以拓展二三产业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条,做强农业产业的延链、补链、壮链、强链,推进价值链向中高端转型和迈进。一方面,利用互联网中的商品销售平台搭建特色农产品销售专区,通过政策、技术、大数据推送等方面优势对农业产业展开专项扶持,充分依托电商平台的人气和流量的优势,吸引更多农户加入到物联网销售队伍中,把各具特色的农副产品推广到全国各地。另一方面,推动农业从种养环节向农产品加工沟通销售等二三产业延伸,构建以“原料基地—加工工厂—销售物流平台”三者为一体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进一步加快农产品的初加工、精加工和深加工的有效融合,促进农业产业的生产、加工、物流的一体化发展。

      

      用好生态资源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 

      如何高效利用好我国生态资源,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我国相较于西方现代化发展来说最大优势在于选择了既要经济高质量发展也要高效保护生态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世界上大部分农业发达国家选择的都是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导致各类资源大量流失,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居环境质量直线下降。对此,我国在资源开发再利用时有了前车之鉴,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治理经验。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关心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绿色生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保持战略定力,制定更具体、更有操作性的举措,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抓好化肥农药减量、白色污染治理、畜禽粪便和秸秆资源化利用,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这些工作要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相配套,跟上节奏,不断取得实效。”应当看到,当前我国水土资源环境约束依然趋紧。因此,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贯穿到农业强国建设的全过程。

     

      (作者分别系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网站编辑:孟雅睿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