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我的入党故事
    携笔从戎跟党走
    发表时间:2021-12-06 来源:党建网

    王明哲

     

      2014年夏天,24岁的我在被授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后,一头扎进河北宣化的深山里。经过新兵营三个月的摔打,我的头发短了,皮肤黑了,身上有了兵的样子。许多人对此大跌眼镜,他们觉得放弃留在象牙塔里从教的清静,跑去又苦又累又不自由的军营,对于一个青春洋溢、风华正茂的姑娘来说实在不值。我自己却很清楚,携笔从戎跟党走,是我内心深处由来已久的梦想和愿望。

      我生长在一个红色家庭,爷爷是一名老红军。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爷爷年仅13岁便失去了双亲,部队连长见他可怜收留了他,爷爷这才算是又有了家。“家”这个字,就成了我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最早的模糊印象,神圣而伟大,遥远又亲切。

      那些艰难的革命岁月,爷爷不愿多讲,我只知道在某次战斗中留下的腰部伤痛折磨了他的后半生。隐约记得在我孩提时代,爷爷虽然病痛缠身,但却站坐笔挺。风骨傲然、凛然正气,是革命岁月给那一代军人留下的印记。爷爷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个人要求,他也同样严格要求家里人。后来我时常忆起爷爷挺直的脊梁,正是千千万万这样的脊梁,撑起了我们今天的安宁祥和。“正”是共产党人特有的气质,这种正气是无形的教诲,随着生命的年轮,塑造了我爱党爱国的忠诚。

      18岁那年,我在大学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却没想到很快得到了批准。集体宣誓的那天,院党委书记评价我说,“这孩子是个很正的人”,我不禁红了眼眶,这个评价直戳心灵,比起其他所有评价,我更在意这个“正”字,这是我心中爷爷的形象,也是我心中党的样子。

      百年大党,波澜壮阔。鲜活的党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如何在风雨飘摇的时代找到了方向,如何在风云变幻中筑牢了根基,如何在自我革命中永葆生机,如何在艰难困苦中创造辉煌。我开始思考,如果不去挖掘党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不去在混沌多元的思潮中固守底线阵地,如果青年人陷入虚无主义、消费主义,那前辈的牺牲岂不枉然?党的事业又何以为继?

      在大学时代,由于我主修经济学,关注的这些问题不被周围人所理解,但精神、信仰层面的追求不应因不被理解而退缩,我暗下决心,要当理论的“布道者”,由己及人,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硕博学习,我转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人大情怀滋养了我的理想,也丰满了我的羽翼。毕业后,我先后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和军事思想研究工作。想要在军事理论研究上做出成绩、发挥价值,道阻且长,要经历“三更灯火五更鸡”的磨练,须耐得“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清苦。

      然而,“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我想,能够甘守一隅,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坚守岗位,以笔为枪,守护党、国家和军队的思想阵地,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新时代革命军人要打好的硬仗。我希冀在三尺讲台传递思想之炬,为垒起民族的精神高塔添砖加瓦;我期待在军事科研航母上登高望远,为强军兴军事业保驾护航。我要追随爷爷的脚步,用拼搏和汗水浸染党的旗帜,以青春与热血浇灌理想之花。

      (作者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研究员、中校)

    网站编辑:白 梦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