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文化大观
    那诞生于战火之中的香榧树
    发表时间:2021-03-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蕾(宁波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

     

      在这个春天,不辞辛劳勤勤恳恳、顺应时代扎根群众的宁波镇海籍音乐家孙慎,走完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人生。《尔雅》云:“慎,诚也”。他用其毕生的奋斗历程与音乐创作,写下了动人心魄的“慎”字。纵览这一百零五载悠悠岁月,既有炮火中的铁骨铮铮,也有和平时代的铁血柔情,既有为了鼓舞人民而愤然创作的《救亡进行曲》,也有寄托对少年儿童无限期望的《向太阳》。奋力生长的树苗终将成为大树参天,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对他来说可谓实至名归。

     

      “我们要建设大众的国防”

      孙慎老的一生是为党的文艺事业奋斗的一生。提起孙慎老,最先跃入人们脑际的当属那首著名的《救亡进行曲》,而“救亡”一词就是他前半生最真实的写照。孙慎老的童年与“马灯调”一路相随,虽不富足但平安喜乐,用他自己的话说:“镇海一带最流行的民歌要算‘马灯调’了,大人小孩几乎没有人不熟悉的。它的曲调是很有特点的,是一种角调式的曲子,这在民歌不是他常见的,它们培植起我对音乐的兴趣”。(孙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935年,抗日的烽火打断了孙慎先生青年时期平凡而安静的会计生涯,战争的阴霾在颠簸的生活中不断蔓延开来。然而,有志青年怎会为生活的苦难所屈服?在艰难困苦的30年代初进步文学兴起,青年一代的中华儿女终究是在内心火热的爱国热情的支持之下站了起来,“1935年经何家槐、周钢鸣的介绍,我加入了左翼作家联盟。我根本不是什么作家,充其量只是一个文学爱好者而已”。(孙慎:《我是怎样开始音乐学徒生涯的》)

      他开始尝试创作一些描写家乡盐民辛苦劳作的文章,随后又加入职业青年群众团体“蚁社”,在而后成立的“蚁社歌咏队”中教唱歌曲,并在徐步的介绍下认识了吕骥并随其学习作曲,加入“业余合唱团”,积极投身“国防音乐”运动,走上了以音乐为武器进行革命斗争的漫漫征途。《前进》《救亡进行曲》《自由射击手》《反侵略歌》等一系列广为传唱的抗战歌曲,都是在这些艰苦卓绝的日子里创作,“我之所以从事歌曲创作活动,尽管也有个人爱好因素,但更重要的则是出于工作的需要,现实斗争的需要”。(《我是怎样开始音乐学徒生涯的》)

      从抗日战场前线到后方根据地,从“歌曲研究会”到“新中国剧社”,孙慎老参加过有志青年的集体运动,也参加过后方根据地的人民教育,从第八集团军战地服务队中共特别支部到百色战地。“只有用集体的力量才能建立最坚强的音乐阵线”是其创作信条,他一直在用贴近生活且简单明快的节奏和通俗易懂的歌词表达着对群众的鼓舞。今天,当我们再次唱到孙慎老的歌曲,唱到那些歌曲中反复出现的“前进”“悲愤”“守住自己的家乡”等虽通俗易懂却饱含激情的词句,迄今仍有动人心魄的力量。这些慷慨激昂的旋律在鼓舞人民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同时,也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音乐思想中国化的进程,推动中国新音乐运动的深入开展。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是孙慎老百岁诞辰之际,由人民音乐出版社编选的《孙慎曲文集》开篇之作,发表于1980年8月10日的《浙江日报》。这既是对故乡的深切期许,也是对民族音乐难以割舍的情怀。童年时期“鼓船”的乐队、“唱新闻”的盲眼艺人、精于吹拉弹唱的“八出头”等,一直都是孙慎老难以忘怀的“乡音乡情”,恰如歌中所唱,“一曲游子吟,未唱泪先流”。因此,搜集整理故乡宝贵的音乐遗产,在孙慎老看来,亦成刻不容缓之事,“我建议有关部门重视这一工作,组织力量进行搜集、记录,这算是我对于故乡的一种期望吧”。(《“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正是出于对祖国音乐遗产和新中国音乐事业最深沉的爱,新中国成立后,孙慎老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搜集、整理与研究上,无论是对于民歌、古琴曲、曲艺音乐等原有传统民族音乐的原样留存,还是对于中国原有的不同于西方的原始歌唱方式方法的赞扬,抑或是对于中国旋律与西洋技法和谐创作的新作品的创作追求,或是对于中国风格演奏的表彰,都是老先生浓浓的民族情怀的最真实写照。每当我们惊叹于国家艺术科研重点项目成果《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曲艺音乐集成》等十部传统音乐舞蹈、戏曲曲艺等集成志书那浩繁的卷帙时,我们不能不想起以吕骥、孙慎等中国音协早期负责同志为社会主义音乐事业所付出的艰苦努力。

      “千万人的声音高呼着反抗,千万人的歌声为革命斗争而歌唱”,每当唱起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或是读到先生激扬的文字,总能让我想到一种中国南方常见的乔木——香榧。香榧生于南方,耐干旱耐贫瘠,在香榧数百年的生命中,从发芽育苗到成熟期只要仅仅三年,仿佛它的一腔的热血从扎根开始就迫不及待地生长发芽开花,在丛林灌木中默默地生长繁衍直到长成参天大树。孙慎老一生都称自己为“音乐学徒”,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终其一生都在人民音乐创作的前沿,他强调我国音乐应当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音乐创作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民性,扎根于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

      光阴荏苒,岁月枯荣,百年常绿的乔木默默生长。若干年之后,相信当我们再唱起那些包含血泪的歌曲时,依然能想起那位在党的文艺战线上做了一生“音乐学徒”的孙慎老。

    网站编辑:穆 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