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红色经典
    一座亭子的荣光
    发表时间:2022-12-06 来源:福建日报

      光荣亭,一个令人骄傲的名字,名实相符地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显赫榜单之上。

      光荣亭,一个令人瞩目的地标,名副其实地坐落于有“九军十八师”美誉的“将军之乡”才溪。

      光荣亭,一个令人景仰的丰碑,名不虚传地承载着才溪彪炳史册的革命光辉和共和国鲜艳夺目的红色骄傲。

      金戈铁马、叱咤风云,那是光荣亭的不逝岁月。

      红旗风展、将军归来,那是光荣亭的不老传说。

      苏区模范、伟人风范,那是光荣亭的不朽篇章。

      才溪,地处福建省上杭县的西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客家乡镇,更是一块闻名遐迩的红色圣地。客家山村、革命榜样,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溪在1928年5月就成立了党的支部,1929年7月,成功举行了武装暴动,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才溪贫苦人民翻身做主人,革命热情如熔岩热焰一样喷发而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义无反顾积极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战争之中,“干革命走在前头,搞生产力争上游”,政权建设、扩红支前、武装斗争、经济建设、文化教育,成绩斐然,广受赞誉,成为中央苏区的模范,受到各级苏维埃政府的多次表扬和嘉奖。1934年1月,在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称赞才溪是“我们的第一模范区”。

      何以才溪?模范才溪深深吸引了毛泽东的目光。1933年11月,毛泽东第三次来到才溪。其时的毛泽东身为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实际上被剥夺了在军队中的领导权,但他仍然坚持不懈地孜孜探求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为筹备即将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从瑞金出发,跋山涉水来到他曾经二度到过的才溪乡村,一待就待了十天,以甘当小学生的姿态,进行了扎实深入的调查和科学系统的总结,写下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回答了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建设是必要的和可能的是非问题,印证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科学理论,同时以才溪苏区政权建设的实践,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局面执政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当年的扩红运动,才溪4000多名青壮年中的80%踊跃参加了红军,一场场母送子、妻送郎、兄弟争当红军的动人景象感人至深。留守的老人和妇女积极发展生产,支援前线,4年间为红军做了2万多双布鞋,交了70多万斤公粮。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1000多名才溪优秀儿女为革命浴血牺牲,在革命血与火的洗礼中成长了刘忠、王直、王集成等众多共和国的栋梁之材,成为闻名遐迩的“九军十八师”的将军之乡。

      才溪当之无愧是苏区模范,荣耀闪耀着红色中华。1933年春,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为了表彰才溪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荣业绩,拨出专款建造了光荣亭。当年7月5日,光荣亭竣工落成。光荣亭坐落在才溪村的老圩坪,砖木结构,粉刷成枣红色,亭里正中央陈列着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授予的“我们是第一模范区”的石碑,四周挂有中央、省苏维埃政府赠送的横匾、奖旗、奖状等物,亭的东西两边各立石碑数块,刻有全区烈士名单、简历。1934年4月27日,国民党部队窜犯才溪,进行疯狂报复,把光荣亭付之一炬,焚为焦土。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溪人民强烈要求在原地按原貌重建光荣亭。1955年,福建省委批复同意并下拨专款原样复建光荣亭。

      光荣亭是复建了,但亭名谁来题呢?机会来了!1956年春,毛泽东主席到广州视察,随行的中央办公厅机要局局长李质忠是才溪人,经过批准顺道回老家看看。李质忠趁机转述了才溪人民请求毛主席为光荣亭题写名字的愿望,毛主席欣然应允,一挥而就,写下了“光荣亭”三个刚劲有力、潇洒自如的大字。李质忠兴奋不已,像护宝一样把毛主席的亲笔题词护送回老家。才溪人民奔走相告,整个才溪乡村又像当年红军来了一样沸腾起来。

      有史可考,毛泽东一生只为爱晚亭和光荣亭两个亭亲笔题字,前者在他湖南老家的岳麓书院,后者在他曾战斗过的模范才溪,光荣亭因此更显光荣。

      光荣亭做证!光荣亭里诉说荣光,光荣属于过去,也属于时代,光荣在于创造,更在于奋斗。喷薄东升的旭日红光纵情照耀,寂静无声的光荣亭神采飞扬,仿佛依然回响着模范才溪汹涌澎湃的激情欢呼,更似乎昂然呼唤着时代中国大气磅礴的梦想高歌。(傅慧婷)

    网站编辑:白梦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