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红色经典
    他把散落民间的战争文物收集起来“拿”给人看讲给人听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杜俊义

     

      “一个普通茶缸,见证了上甘岭战役的奇迹。”10月下旬,记者来到陕西省旬阳县交通局一座闲置楼,退休职工刘贵棠小心翼翼地擦拭着一个锈迹斑斑的茶缸,他身后那面泛黄的墙上“留住记忆——国防教育园”几个红色大字庄重醒目。这里,收藏着刘贵棠从全国各地收集来的战争文物4000余件。

      “这个茶缸是抗美援朝老战士鲁继臣在战场上用过的,它曾跟着鲁继臣坚守上甘岭。”刘贵棠说,许多年前,他去拜访这位老战士,老人听说他收集战争文物开展国防教育深为感动,便将伴随自己大半辈子的茶缸献了出来,并说“这个茶缸进国防教育园更有意义”。

      时光荏苒,刘贵棠没让这位老战士失望。如今在旬阳县,人尽皆知刘贵棠开了一个“国防教育园”。

      早在1986年,身为基干民兵的刘贵棠,随民兵连来到旬阳县红军纪念馆参观,在红军烈士墓前祭奠红军先烈。刘贵棠告诉记者,站在烈士墓前,他的脑海里不断浮现红军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战斗场景。当时,他的心里不禁冒出一个想法:把散落民间的战争文物收集起来,拿给人看、讲给人听。战争岁月渐行渐远,但民族的记忆不能淡忘。

      说干就干,他开始四处收集文物。有一次,刘贵棠在河南省唐河县源潭镇发现了3个锈迹斑斑的铁锚,据考证是当年日军轰炸唐河时,被炸民船沉没后留下的。“这是日本侵略者滔天罪行的见证!”看到铁锚,刘贵棠十分激动,他要购买这3件文物,但物主要价3000元,这是刘贵棠当时两个月的工资,他一时拿不出来,只好与物主软磨硬泡了整整两天,终于以合适的价钱买下。

      铁锚太重,刘贵棠便雇车将锚拉到南阳,又转运到襄阳,最后辗转运回旬阳,到家时他已身无分文,且一天时间没吃饭了。他说:“饿一顿两顿可以再吃回来,但文物丢了就很难找回来了。”

      在收集战争文物过程中,刘贵棠发现许多战争遗址也特别有教育意义,并且也处在逐年消失之中。1988年,刘贵棠挪用了一笔母亲省吃俭用攒下来准备给他盖房用的钱,买了人生第一个“奢侈品”——红梅牌相机,拍摄了许多反映战争遗迹的照片。

      10月21日,旬阳县城关小学组织全校学生来到刘贵棠的国防教育园,让小学生们通过实物“触摸”战争历史。此时的刘贵棠感到特别欣慰。记者在现场看到,学生们围坐在刘贵棠身边,他提着一盏马灯给小学生讲故事:“这个马灯,是抗日老艄公吕兴义留下的。抗战时期,吕兴义爷爷在交通极为不便的情况下驾船从汉中向湖北运送抗战物资……”

      收集这盏马灯,也有一个故事。刘贵棠得知吕兴义的经历和这件文物时,吕老已病入膏肓。刘贵棠立即赶去探望,并陪在老人床前3天,将老人断断续续的口述记录下来。不久,老人去世。征得老人的家属同意后,刘贵棠将这盏马灯收入国防教育园。

      “一件战争文物就是一个警钟,我们应该经常触摸、经常聆听。”这是刘贵棠写在笔记本上的一句话。朴实的话语,正是刘贵棠用文物讲述历史、用历史教育后人的爱国心声。(记者 曹琦)

     

    网站编辑:朱 琳瑄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