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红色经典
    山中,那一束束挥动的杜鹃花
    发表时间:2020-09-30 来源:学习时报

      英子她们又来信了。

      这一次,给我通报了一个大大的喜讯,她们村如期脱贫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的血一下沸腾起来,高兴得无以言表。党的精准扶贫决策,让这个大别山深处,河南、湖北交界的小山村人祖祖辈辈的梦想,如今终于变成了现实。“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重承诺,又一次得以印证。

      说起我和这个小山村及这些孩子们的缘分,还要回到20多年前。那是一个杜鹃花盛开的5月,我接到了随部队赴鄂豫皖交界的大别山拉练采访的任务,甭提有多么兴奋!大别山是我一直向往的革命老区,当年血雨腥风,无数的先烈把生命奉献给了这片红土地,如今他们静静地躺在每一条山脉上。那里,一座座山峦,一棵棵松柏,一尊尊雕像,一段段故事,始终在牵动着我的心,我一直有个心愿到这里走一走,看一看。丰碑无语,热血铸就。多少年的敬仰,多少年的夙愿,很快成为现实,我的心早已飞了过去。

      天色朦朦胧胧,小雨淅淅沥沥,晕晕乎乎中,我听到有人在喊“下车——”

      揉了揉惺忪的眼睛,虽然心里早有准备,但定格在我面前的一切还是让我吃了一惊:杂乱无序的村庄,低矮潮湿又破旧的民舍被烟熏得漆黑,道路满是泥泞,家禽四处乱窜,满目疮痍,一片凄凉,仿佛把我带到了半个世纪以前,这景象只能在过去的黑白老影片里才能见到。指挥员宣布,这里是我们这次拉练驻扎的“大本营”,我的心一下子沉重起来。

      更让我难以想象的是,那些穿着破烂、满脸污垢,拖着眼泪鼻涕的孩子们像个小尾巴一样,一个个用两只明亮的眼睛,好像是看到了“天外来仙”,一直好奇地盯着我们。第一次野炊时,这群孩子团团地围住我们,眼睛眨也不眨地看着我们的碗,战士们见状,手中的筷子顿时都僵在了半空中,没有一个人好意思再往嘴里挟送饭菜,不约而同地把饭碗送给了孩子们。

      从孩子们的目光中,我渐渐地读懂了他们的那份纯真,那份好奇,那份渴望。从最初的不理解,慢慢地接受他们,我有意走到唯一一位身上没有补丁,衣服与她身材完全不相符的小女孩身边,问她:“你叫什么名字?你怎么穿大人的衣服,不穿自己的?”她羞答答告诉我,她叫英子,并回答:“这是我们家最好的一件衣服,前年解放军叔叔来这里留下的,爸爸和妈妈都舍不得穿,给了我,今天知道叔叔你们来我才穿的。”看着孩子认真自豪的样子,我心里竟是说不出的滋味。

      突袭、伏击,打遭遇战,一切按部队野营拉练的计划进行着。上坡、下坡,长途奔袭,不知翻越了多少座山。我随尖刀班走在大部队最前边,一直在打“运动战”,几天下来,双腿只能机械地移动着向前向前,偶尔抬头,看见一条条绵延的山脉,郁郁葱葱,一眼望不到头,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尽情绽放。这么美丽的景色没有心思欣赏,不是因为拉练的艰辛,而是乡亲们的生活状况一直挂在心头让我少了兴致。山村景象,孩子们的形象,心绪越想越乱,一个大大的问号始终在脑中一刻也挥之不去,改革开放10多年了,我仰慕已久的大别山的杜鹃花依然开得这样鲜红,为什么老百姓的生活状况还是这个样子?!

      先前的激动和喜悦,被这些天的所见所闻而困惑,我也不知拉练进行了多少个课目,只是觉得双脚上的水泡越来越多。军医开始忙了起来,训练间隙用山上的马尾松当针给战士们刺泡放水,不时听到刺心裂肝的喊叫,我脚上的水泡也在一层层叠加,老的水泡还没有完全结痂,在原处又生起了新的水泡。军医建议不要抽去松针,这样脚才不会发炎。所有战士又不能因为脚上起泡就不参加训练,每个人只有咬着牙忍受住疼痛,让脚上起泡的地方再生成老茧来减少痛苦。

      几天下来,战士们身体都到了极限。那天上午,长途奔袭,警报排除后,指挥员命令队伍休整一会儿,汗水沿着战士们热腾腾的脑袋往下流淌,湿透了衣背,怕息了气,谁都不敢坐下来,只能站立着眯上双眼,趁机会补上几分钟的觉,解一解乏。身心俱疲的我,取下水壶想给自己补点水,摇了摇,发现空了。正在无奈的时刻,那位叫英子的小女孩,一手拿着束杜鹃花,一手端着一碗满满的水,叫着“叔叔,你辛苦了,请喝点水吧!”我眼睛突然一黑,正要失去知觉的时候,曾经见过的那十多个孩子一齐冲了上来,簇拥着用他们小小的胸膛把我紧紧地抱在他们的怀里。见我没事,他们又抬着清水,忙个不停,走向一个个战士们的跟前,此起彼伏地喊着“叔叔们,快补点水吧”。

      原来,几天来孩子们一直跟在我们的部队后面,做着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就像当年他们的父辈一样,“锣鼓一敲,老少都上,前方打仗,后方帮忙”。面对孩子们送上的桶桶清泉,我的视线模糊了,走到他们身边,不由自主地把他们拥进我的怀中。孩子们是那么可爱、真诚,和他们的父辈们一样值得尊敬,他们用行动教育了我,他们身上传承的老区人民那种特有的精神感化了我,一下子为连日来对老区人民的误解而惭愧,后悔曾在心里抱怨老区又穷又乱,孩子们又脏又邋遢,忽然觉得自己好狭隘、渺小。我的心被孩子们的热情释然了。面对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可以随手采摘,可我手里孩子们送的这一束,让我有说不尽的感动。它是那么鲜艳,那么自然,那么朴素!

      瞬间,我的眼前的天是红的,地是红的,甚至抓一把泥土,都能够挤出黏稠的血,这是革命精神传承的血脉。我这是被大别山的水滋润、风唤醒、孩子们的情而感染。我爱大别山,如今又爱上了这些孩子们。要离开这里,才觉得多么依恋这片土地,多么热爱和难舍这群孩子,暗自下决心一定为他们做点什么。

      离开前,我将这些孩子召集到了一起,勉励他们要好好读书,多学知识,学到真本事,将来回报家乡,建设家乡。虽然孩子们似懂非懂,我相信他们都听进去了。

      当我背起行囊走出大别山的时候,泪眼蒙胧中,看到远处山中孩子们手中的那一束束杜鹃花在不停地挥动……

      之后多年,我一直和这些孩子们保持着联系,只要他们在学习上需要什么,我都会无条件地满足他们。孩子们长大了,也力所能及地为他们做一些收集农村致富信息、技术咨询等方面的事情。十几个孩子中只有几个走出了大山,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外出打工,大部分仍然留在自己的家乡,为改变家乡的面貌作贡献。这些年,那里的一点变化我都会在第一时间知道,2013年,他们来信告诉我,为响应中央精准扶贫政策,在省市县的帮助下,他们那里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5年前,村里派来“第一书记”,一方面送资金,帮助村里大力开发乡村旅游业,家家户户修起了楼房,乡村环境大大改善,村子里开了不少民宿。另一方面送技术,育人才,帮助培养村里的年轻人,为村里留下一支振兴乡村产业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现如今,大别山那一束束杜鹃花开得更加艳丽,更加灿烂!

    网站编辑:赵 丹阳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