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贵州铜仁: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花绽放在每个角落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铜仁市精神文明办

      近年来,铜仁市大力推进碧江、玉屏、沿河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国试点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推进全市128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管理单元省级试点全覆盖和非全国试点区县拓展2个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构建农村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新平台、新载体,充分发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进情感、激发动力的作用,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目前,全市共建设了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68个实践所、410个实践站,下一步将逐渐实现全覆盖。

     

      身边榜样引领“强信心”

      “大家好不容易搬出穷山沟,绝不能让疫情把我们的新家毁了!”张承源,生前系碧江区正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临时党支部书记,连续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33天,因劳累过度引发心源性猝死,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5岁,他的誓言在全市所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里久久回荡。

      紧扣“志智双扶”主题,充分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载体,组织身边好人、劳模上讲堂,用榜样的力量感染人、鼓舞人、带动人,组织“三支队伍”、结对帮扶干部等力量,持续开展党的政策好、人居环境好、社会风气好、干群关系好“四个好”宣传,有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我想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贫困户张碧春受宣讲影响,主动找到帮扶干部,表示不想只是依靠精准扶贫政策,而是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她在干部的帮扶指导下,将土地流转到合作社,自己在合作社基地打工,通过辛勤劳动,成功摘掉了贫困帽,光荣脱贫。

      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开展“铜仁脱贫攻坚群英谱”选树,培育选树一批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事迹突出、群众公认、影响广泛的“第一书记”“本色公仆”“带富能手”等各类典型。以群众身边的先进模范引领贫困群众见贤思齐、自力更生,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彻底甩掉“等靠要”的消极思想,激发广大群众干事创业激情,在扶志扶智上下功夫,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补足贫困户精神之钙。

      还在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组织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星级文明户”等评选,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追随先进的良好风尚,为建设文明乡风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2019年,王明礼等122名被列入“铜仁脱贫攻坚群英谱”,刘国海等34名被列入“贵州脱贫攻坚群英谱”,进一步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增强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理论政策宣讲“聚民心”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内在活力...”每天早上8点,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土地坳镇沙湾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沙湾快讯”定时播报时政要闻、扶贫政策和惠民利民政策等,为村民送“政策早餐”。

      实施“百所千院万家”宣传教育工程,组织社科理论专家、讲习员骨干、先进典型“三支队伍”,构建起从县委书记到基层党支部书记,从县机关干部到村干部,从春晖人士到农民“土专家”的相互承接、互为补充、覆盖脱贫攻坚“两个战场”的万名理论政策宣讲志愿者队伍,走进百个以上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千个以上农村院落,万户以上农村家庭开展宣传宣讲。

      “苗语:lut las jid jangt dand ad bloud ad zhux chud,yeab lies jid yangl bub gul jiut cub。”(译为: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再延长30年。)松桃苗族自治县双语宣讲员兼驻村第一书记龙通海用苗语宣讲十九大精神。

      将“大理论”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家常话”“大白话”“土家山歌”“侗族踩歌堂”“汉苗双语”“花灯说唱”“顺口溜”“快板”等,以群众会、堂屋会、院坝会、田坎会等方式,让阵地追着群众走,实施“感恩引领新生活”工程,邀请有实践经验的县领导和从县直部门、党校、科研机构遴选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具有较高引导说服技巧的同志,组成“上懂天气”“下接地气”的理论政策宣讲志愿者队伍,以“店小二”的身份进驻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管理单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新市民夜校”,开展生活化、互动化、分众化的理论政策宣讲,与群众一起话变化、谈感言,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推动“党的声音进万家·总书记话儿记心上”。目前,全市共开展感恩教育2万余场,受众达50万余人次,依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管理单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感恩宣讲教育600余场次,文艺演出620余场次,放映公益电影760余场次。

     

      特色志愿服务“暖人心”

      “免费修电器,请找‘陈平志愿服务工作室’”陈平是云场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一位业余家电维修爱好者,24年来,凭借精湛的技术为群众修理电器万余次。

      依托“百社千企万人”,实施万个志愿服务“项目点亮新生活”工程,涌现出“跑小青”“‘旗’心协力”“晒文化”等大批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和“陈平志愿服务队”“张承源式党员先锋岗”等大批志愿者典型,江口鱼良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的“黔馨家园”项目,把村里23名生活不能自理的孤寡、残疾人集中安置,120余名志愿者与村两委轮流值班,让他们不仅得到村集体经济的生活供养和就业安排,还实现了相互之间力所能及的互帮互助,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落下。

      “这个蛋糕不仅要做的口感好,更要做的非常精致。”在印江普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正在教群众做蛋糕,60名搬迁群众围着志愿者,专心致致地学习培训要领,不少“新市民”亲自动手体验和操作。

      聚焦脱贫攻坚“两个阵地”的留守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等群体,志愿服务队伍针对性打造“锦绣坊”“四点半课堂”“助学圆梦”“日间照料”“扶残助残”等特惠性志愿服务项目。

      在车站、广场、农村、社区、高速出入口、旅游景区等场所建设了不同服务功能的志愿服站(点),同时建立了“铜城益站”“仁益之家”“四点半学校”“社工+志愿者”“环卫工人驿站”、社区服务中心等线下实体平台和“铜城仁者联合会”等线上平台,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和制度化。目前,全市组建了党员、科普、法律、环保、文化等20余支市级行业志愿服务队伍,今年疫情防控期间,30多万志愿者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铜仁“志愿红”受到媒体广泛关注。

     

      文明积分兑换“筑同心”

      “今天我拿起这个本本来到积分超市换东西,晚上上夜校学习,每晚上有两分,做好人好事也可以积分...”松桃团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杨蔚拿着“积分本”来“积分超市”兑换东西。

      创新打造了“积分超市”,将党员管理、精准扶贫、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转为“积分”作为超市特殊的“流动货币”,给当地群众带来实实在在好处的同时,也加速了农民向新市民的快速转变。

      在“积分兑换超市”里,货架上摆满了洗洁精、牙膏、毛巾等各种日常生活用品,商品下方贴的不是售价标签,而是积分值,与其他普通超市不同的是,该超市内的所有商品不用现金购买,只用积分兑换。每逢积分兑换日,群众们就会有序排队进入超市,挑选商品。

      积极探索以文明有“礼”为载体的积分兑换嘉许激励办法,在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管理单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有条件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先行先试,打造了82个“文明储蓄所”“道德银行”“春晖积分超市”“乡风文明驿站”等,把文明细化量化为积分,累计列入“文明存折”储蓄账户,与享受惠民政策挂钩,形成利益联结。目前,全市打造了82个“文明储蓄所”“道德银行”等,已有5.3万余名群众获得了物质小“礼”嘉许奖励。(黄风云 张羽洪)

    网站编辑:白 梦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