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时代马院
    巧用优秀影视资源提升思政育人成效
    发表时间:2021-04-30 来源:中国教育报

    尹燕

     

      近年来,以《觉醒年代》《大江大河》《山海情》等为代表的主旋律电视剧深受观众欢迎,尤其是得到了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年轻一代的广泛认可,一时成为大学校园里的热议话题。这些电视剧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讲述的是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热血故事,展现的是波澜壮阔的中国现当代历史,并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为了家国、梦想和信仰拼搏不止、奋斗不息的英雄群像。

      以《觉醒年代》为例,该剧将镜头聚焦于对近现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全剧以袁世凯复辟、《新青年》杂志创办、北京大学改革、张勋复辟、文学革命、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等一系列核心事件贯穿始终,首次立体而鲜活地展现了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一代新文化巨人的群体风采,在此基础上呈现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正如有学者所评价的,该剧“第一次在风起云涌的历史大背景下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逻辑和中国共产党出现的必然性,第一次将五四新文化摧枯拉朽、一往无前的时代精神表现得历历在目、酣畅淋漓,第一次将五四青年追求祖国新生、追求民主科学、追求自由解放的初心表现得青春激荡、热血沸腾”。

      像《觉醒年代》这样既有思想深度、艺术水准,又有时代特色、历史现场感的优秀影视作品,能极大激发年轻学子的爱国情、报国志,是非常有价值的思政教育资源,应该将其巧妙纳入思政课程之中。

      实际上,以往部分高校思政课程之所以难吸引学生,抑或学生不喜欢不痴迷,除了课程形式较为生硬、创新不够、特色不显,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有些教学内容或与学生的认知与生活有隔阂,或过于抽象或过于说教,不能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而优秀影视资源由于呈现了真实的历史场景,给予学生强烈的代入感,塑造了生动而亲切的人物形象,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情,潜移默化之中受到感染、鼓舞和激励,真正得到心灵的洗礼、思想的熏陶,进而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例如,《觉醒年代》中的李大钊在留日期间就格外关注国内局势,一心寻求救国之道,回到国内即立即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并将马克思主义与当时的中国实际相结合,不畏艰险发动工农运动,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在剧中被表现得细致、全面、深刻,年轻学子不仅可以通过该剧触摸到当时的社会现实,了解李大钊革命思想的发展过程,而且可以反思自我,这对每一位大学生来说都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可谓提供了一个极佳的个人成长视角,树立了一个投身时代洪流的伟大榜样。教师如果能在授课过程中和学生一起分析探讨这些新文化巨人的思想变化,对比不同人物的不同命运,分析个人与时代的关系,不同价值选择所带来的不同结果,无疑会引导迸发有价值的生命思考。由此,思政教育才算真正入脑入心,真正发挥了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作用。

      综合来看,优秀影视作品大多聚焦时代变迁,展现了令人感慨的人物命运,背后往往承载着国家意识和社会规范。而这些都是从中国跌宕起伏的历史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更是一种爱国主义、民族觉醒、集体意识的艺术表达。优秀影视作品中所蕴含的奋进精神、家国情怀和主流价值观等,有助于大学生感受革命先烈的理想与激情、光荣与梦想,小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大格局,感同身受平凡中国人对新生活的向往,激发对祖国对党的无比热爱。将这些优秀的影视资源巧妙地融入到高校的思政课教学中,对于厚植大学生爱国思想,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政育人成效,也具有重要意义。

      回望中国共产党非凡奋斗的百年历程,其中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他们共同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些都是极其重要且极有价值的思政教育资源,在高校推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进程中,有必要将其充分发掘、有效利用、系统打磨,引导更多高校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作者系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网站编辑:朱 琳瑄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