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企业党建
    中广核:破解基层难题 促进党史学习成效转化
    发表时间:2021-11-23 来源: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

      “生活工作,衣食住行,每一件事虽小,但是汇聚起来就是一次大的改变,感觉特别暖心,很振奋!”自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不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获得广大员工的积极好评。

      中广核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乘、除、加、减四个方向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重点聚焦基层一线员工、科研人员、偏远项目人员“急难愁盼”问题,用实际行动持续办实事办好事,大力营造携手团结奋斗、共筑复兴伟业的浓厚氛围,强化思想引领、凝聚发展合力。

     

      启动“5e社区惠民工程”,促进业务“乘势”发展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设计院党委(下称“设计院党委”)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围绕华龙一号核电项目建设、科技创新等中心工作,重点打造“5e社区惠民工程”,满足员工“信仰、工作、生活、健康、心理”五大需求,形成推动中心工作强大合力。

      过程中,不仅把“我为群众办实事”成效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标尺,而且以中心工作成果来验证办实事成效和成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我们成立了企业基层党建研究工作室,形成50余项成果,在49期专题学习中学出忠诚、学出担当。”设计院党委打造思想e站“学习之家”,将政治建设“摆首位”,关键少数“抓重点”,组织所级以上干部实施账单式学习,效果明显。

      针对自学书籍多样性不足情况,设计院党委打造时光e站“精神之家”,持续补充党建、专业类书籍达2523本,“最便捷的是,开通了‘e线上图书馆’提供图书借阅服务,随时为我们的成长提供补给”。

      在员工诉求收集过程中,平时“工作加班多、买菜难”呼声颇为强烈。设计院党委打造生鲜e站“生活之家”,成立膳食委员会,每周一、三、五供应近10种半成品菜品,开通线上平台提供半成品菜品订购服务,员工下班采购回家即做即食,满足了员工“舌尖”上的期盼。

      

      员工下班后纷纷到“生鲜e站”领取提前订好的半成品菜 

      有许多员工反映,“原有40平方米健身场所狭小,无法满足2300多名员工的锻炼需求”。为此,设计院党委合理规划办公楼附属区域,打造210平方米的律动e站“健身之家”,配置文体器材18台,“要练瑜伽先搬跑步机,练完瑜伽搬回跑步机”的日子成为历史。

      面对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成本高,一些员工心理压力大,苦无排解之道。设计院党委了解情况后,打造心灵e站“关爱之家”,邀请外部心理咨询专家、中医院驻点“一对一”辅导,累计为200余名员工提供贴心服务。

      “5e社区惠民工程”找准员工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抓落实。公司团队上下由此迸发惊人的战斗力,保障防城港核电华龙一号项目多个重大节点实现,全年出版7万余份惠州太平岭核电项目一期施工图纸,助力浙江三澳核电项目一期全面开工建设……同时,科研项目“大型核电站核安全级数字化控制保护系统的研制及产业化”,还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首创隐患排查模型,为核电安全保供“除忧” 

      “在负责大亚湾基地六台机组仪控设备运维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主动发挥党员攻坚队的堡垒作用,坚持科技创新,保安全、稳供电、开新局。”在今冬明春能源供应紧张的关键时刻,中广核各大核电基地机组持续稳定供电,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能源支撑。

      这背后,离不开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仪控党支部(下称“仪控党支部”)的“智慧”和“汗水”。

      仪控党支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主动思考如何科学性系统性探查设备隐患,首创核电行业隐患排查模型,设备管理从“救火”转向“防火”,实现隐患排查标准化、平台化、可追溯和持续迭代,为核电安全保供构建安全屏障,促进各区域经济发展、点亮万家灯火。

      

      党支部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实现设备隐患排查从“救火”转向“防火” 

      面对国际市场进口备件供应变化,仪控党支部结合“三亮三比”、大修“一区两队一岗”等活动,牵头推动完成30余项自主化项目,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性能和价格更优,拓宽备件供货渠道。

      此外,仪控党支部创立了公司首个科技情报小组,立足现场问题,立靶向,搜情报,引进外部新工具、新方法、新技术,着力解决电站安全生产难题。近三年累积研发并引进核电站瞬时接地故障定位录波仪等40余项新技术和新产品落地,累计获得国家专利37项。

     

      全面开展“四小”建设,为偏远地区员工“加爱” 

      中广核在国内分布着450多个风电、太阳能场站,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和艰苦地区,大多数场站员工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吃饭难、沐浴难、学习难、锻炼难、买菜难。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党委立足员工实际需求,利用场站现有条件建设小厨房、小浴室、小文体室、小菜园(下称“四小”),为偏远山区员工办实事解难题,场站员工精神状态焕然一新,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现在的饭菜口味好,就餐环境也好,大家干劲也更足了!”如今,各场站的员工对新厨房赞不绝口。新建或改造翻新后的“小厨房”,购置了新电器,厨师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菜品质量大大提升,一线员工吃上了爱心饭、暖心餐。

      一些风电场远离城市,地处偏远荒漠戈壁地区,“如遇恶劣天气,蔬菜瓜果不能及时供给,甚至出现一菜难求情况”。为此,中广核各新能源场站合理规划用地,相继成立“小菜园-能量大棚”,结合当地气候天气,精心挑选播种时令果蔬。“小菜园”不仅让员工吃上了放心菜,还成为员工线下“开心农场”,给单一的业余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

      

      小小菜园种出了员工爱吃的新鲜蔬菜 

      如何丰富一线场站员工业余文化生活?中广核克服场地受限等诸多因素,创建了迷你“运动之家”,既可以放松身心,又能凝聚人心。”迷你“运动之家”由室内和室外两部分组成,室内以健身器材和棋类组成,室外包括微型篮球场和环场跑道。“每天早上7点起床号准时响起,大家做广播体操,围绕环场跑道晨跑;晚班会结束后,大家在室内健身,挥汗如雨,告别当天的工作生活。”

      地处戈壁的部分场站仍处于建设期间,员工挂在嘴边最多的话题就是“沐浴难”。调研发现,充分利用太阳能来设计“热水器”,是一个好办法。中广核统一组织,因地制宜,将水桶刷上黑漆吸收太阳辐照,放置在加装淋浴设施的活动板房上,“一个简易的‘小浴室’就搭建好了,戈壁滩上也终于可以洗上热水澡了”。

      “四小”建设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中广核实现了新能源场站“四小”应配尽配,切实解决了一线员工吃饭难、沐浴难、学习难、锻炼难、买菜难等最现实的问题。

     

      推进大修工艺换代,实现一线员工“减负” 

      “工作强度大是核电站大修的特点之一,一次大修有数千项工作任务,是员工加班加点换来的。”这是员工的痛点难点问题,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党委高度重视,动员基层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由党员挂帅牵头“推进大修生产方式换代,组织实施工艺改进和创新”,减轻一线人员劳动强度,降低安全质量风险。

      以仪控板件校验诊断工作为例,“以往每次核电大修要开展约500次校验工作,不仅要手动重复接换线、信号给定、信号测量和数据记录,还‘一心多用’兼顾多个仪器仪表装置,单次校验耗时30分钟。”长期从事仪控板件校验诊断工作的陈永伟表示,传统的方式操作起来极不方便,费心费时又费力,容易忙中出错。

      党员陈永伟说干就干,牵头进行技术创新,反复专研试验,成功开发出仪控板件自动校验诊断装置。该装置实现接线、校验、计算等诸多功能智能化和自动化,极大弥补了传统操作方式的不足。

      

      党员陈永伟在观察记录仪控板件自动校验诊断装置试验数据 

      今年4月,仪控板件自动校验诊断装置在大亚湾核电站大修中正式应用,板件单次校验效率提高约90%,时间由30分钟大幅缩至3分钟。据测算,仅大亚湾核电基地每次大修可节省500人工时投入,在大幅降低作业劳动强度的同时减少了人因失误风险。

      党员王建涛牵头研发的汽轮发电机不抽转子检修机器人,也受到了一线员工的一致好评。发电机检修是核电大修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传统检修方式需要投入30多人、多花5天检修工期,还面临抽转子过程中可能严重损坏设备的一级高风险作业。

      “大家以前从来没有想过不抽转子可以完成发电机检修,他竟然做到了!”王建涛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突破传统方法,研发出拥有15项核心专利的汽轮发电机不抽转子检修机器人。机器人通过各类传感器替代人工完成11项检修内容,不仅大幅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还消除了重大设备损坏风险,为发电机检修本质安全提升做出巨大贡献。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中广核“推进大修生产方式换代,组织实施工艺改进和创新”的办实事项目成效初见,实实在在提高工作效率,切切实实减轻了一线员工负荷。

    网站编辑:穆 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