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增阳 翟延涛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量任务在基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在基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大力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进一步明确了党的领导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我们要深刻认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独特优势,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基层治理全过程和各方面,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筑牢国家治理的基层基础。
执政为民的政治优势。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民观和执政观的集中表达,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建对基层治理的引领作用,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贯穿于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之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
纵横贯通的组织优势。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不断健全和完善党的基层组织,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形成了组织严密和架构完整的制度化组织网络。截至2023年底,党的基层组织已达517.6万个,比2022年底净增11.1万个,增幅为2.2%。在城市构建了市、县(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的工作体系,在乡村形成了乡镇、村、组三级联动的网络结构,实现了基层治理的党建网络全覆盖。网格党建的探索延伸了基层党组织链条,区域化党建的推进拓展了基层党组织工作平台,为基层治理提供了互联互通的组织保障。
统筹各方的整合优势。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党建机制通过联结不同主体和协调各方关系,展现出统筹各方的整合优势。基层党组织通过构建跨组织网络,促进“条块”协同,在推动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部门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消解了“条块”关系中的内在张力。基层党组织还通过构建不同主体参与的基层治理结构,有效吸纳社会各种主体参与基层治理,汇聚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稳步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
新征程上,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基层治理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要更加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优化基层治理体系,激发不同治理主体活力,化解各类矛盾冲突,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加强党的领导,提升基层治理组织化水平。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打造素质优良的基层干部队伍,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畅通和规范经营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新就业群体等参与基层治理的途径。厘清不同治理主体的权责范围和相互关系,促进政、企、社、民不同主体加强合作,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坚持人民至上,提升基层服务便利化水平。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就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做好基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公共服务供给的需求导向,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城乡居民等共同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完善城乡“一站式”便民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群众办事的便利化水平。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促进资源流动和共享,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
健全制度保障,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健全人民群众参与社区自治、志愿服务、城乡规划、地方立法等相关制度,拓宽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的制度化渠道,保障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基层社会事务,激发城乡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推动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以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为重点,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协商议事制度建设;健全社区公约、村规民约,完善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等机制,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基层治理智能化水平。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能够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供有力支撑。要广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合理调配基层治理资源、拓展基层治理路径。创新智慧服务方式,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深度挖掘和交互分析,增强对基层社会矛盾和风险的预测、预警、处置能力,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注入新动能。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