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具有显著制度优势和强大生命力——“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会发言摘编
“一国两制”是个好制度
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澳门基本法委员会原主任乔晓阳
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国两制”是“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好制度,是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好制度,是实现不同社会制度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好制度,必须长期坚持”。
“一国两制”之所以是“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好制度”,最根本的原因是,“一国两制”方针既坚守“一国”之本,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这一最高原则,也从实际情况出发,最大程度地善用“两制”之利,将香港、澳门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以实现更好的发展。在“一国两制”方针下,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原有政治体制行之有效的部分在特别行政区行政主导政治体制中得以保留,港澳同胞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依法享有前所未有的广泛权利和自由,在中央的授权下自行管理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内的事务。如今的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对外合作和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处处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这些都是“一国两制”显著制度优势和强大生命力的真实写照。
“一国两制”之所以是“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好制度”,最根本的原因是,“一国两制”的制度设计初衷就是服务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其实践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澳门与祖国从来都是同呼吸、共命运,休戚相关、荣辱与共。香港、澳门回归后,利用其独特地位和优势,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中,香港、澳门已经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重要的生力军。香港、澳门可以继续凭借其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特点,继续发挥“超级联系人”“精准联系人”的不可替代作用,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中大展身手。
“一国两制”之所以是“实现不同社会制度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好制度”,最根本的原因是,其蕴含的和平、包容、开放、共享的价值理念,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这一理念既体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国智慧,求同存异、共谋发展的中国气派,也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中国思路、中国方案,是对人类政治文明作出的一大贡献。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相信有更多的国家和人民在目睹“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后,会受到“一国两制”价值理念的感召,一起加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事业中来,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贡献力量。
文化是澳门发展的重要动力
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吴志良
习近平主席指出,澳门“成为不同文明和谐相处、融合发展的典范”,希望澳门“增进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凝聚一切积极力量,画出海内外支持‘一国两制’事业的最大同心圆”,并“用好中西荟萃的文化优势,促进国际人文交流,讲好澳门故事、中国故事,打造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
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令我们大大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定好坐标,登高望远;令我们大大增强了文化交流互鉴的勇气,解放思想,海纳百川;也给了我们奋发图强的无限力量,创新拼搏,锐意进取。
文化是澳门拥有的宝贵资源和财富,是澳门发展的动力和生产力。纵观历史,澳门之所以成为澳门,是因为文化的内在力量——心系家国,放眼世界,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并由此形成了中西并举、古今同在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中外文化交流经验,和而不同的良好社会环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独特话语体系。话说今日,无论是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还是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贯穿其中的都是文化,文化是灵魂,文化是澳门发展的动力和生产力。展望未来,澳门完全具备基础条件成为中国对外传播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基地,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扮演一个更加积极的角色。
文化是澳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最大优势之一。在澳门诸多优势中,文化优势非常突出,这也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当今国家发展所需要的。粤港澳地域相近、文脉相亲,澳门作为岭南文化的核心地带之一,应当在构建人文湾区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人文湾区建设过程中丰富“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寻找新的启示和路径。
“一国两制”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题材之一。“一国两制”是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彰显了习近平主席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习近平主席指出,澳门回归祖国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向世人证明,“一国两制”具有显著制度优势和强大生命力,是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好制度,是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好制度,是实现不同社会制度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好制度,必须长期坚持。“一国两制”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题材之一,值得我们大力推动国际性研究和传播,令世界人民对“一国两制”有更多的认知和了解,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不断开创“一国两制”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谭耀宗
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对香港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今天,香港在发展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为香港由治及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一,纵深推进政策机制衔接,进一步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建设不仅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创造了条件,更为探索“一国两制”下规则机制的衔接提供了平台。香港在过往发展中,由于产业单一、市场有限,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开始显现,今天的香港也面临经济转型的问题。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香港特区政府大力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以下简称“香港园区”)以及北部都会区建设,全力打造“南金融、北创科”的格局。近年来,北部都会区和香港园区的发展都在不断加速中,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规则机制的衔接。例如,香港园区把发展生物科技作为重点项目之一,但生物样本的过境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香港园区发挥作用。在未来工作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快两地规则机制的衔接,在保障国家安全、生物安全的条件下允许内地的生物样本过境到香港园区,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
第二,创新思维和理念,提高政府治理效能。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们需要创新思维和理念。例如,在金融方面,除了传统的金融业务外,更需要发展金融科技以及绿色金融。近期,香港特区政府大力发展Web3.0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2024年12月18日,香港特区政府向立法会提交了《稳定币条例草案》,为虚拟资产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同时,香港金融管理局下已成立绿色和可持续金融中心,未来可以大有作为。香港不仅拥有世界百强大学,更拥有开放的环境,这为吸引人才特别是一些具备颠覆性技术的人才打下了基础。未来,我们可以在香港园区或北部都会区建立大学城,其重点就是吸引更多海内外专家和人才来港,为国家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力量。
第三,充分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更好联通世界,着力打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香港具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显著优势,唯有不断拓展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才能让世界更加了解“一国两制”、了解今天的中国。因此,香港需要进一步加入国际条约和国际组织。例如,香港应积极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这就要求香港特区政府组建一个熟悉香港本地法律、大陆法系以及国际贸易法的团队,从而更好地与有关国家展开谈判。同时,也可以推动国际组织的秘书处或区域办事处设在香港,使得香港在全球范围内更具影响力和吸引力,形成良性循环,为我国与国际规则的接轨贡献香港力量。
“一国两制”蕴含的价值理念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陈端洪
“一国两制”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统一于一个主权国家之内,超越了20世纪两大阵营长期对峙的世界政治格局,超越了现代主权国家社会制度同质性的普遍预设。“一国两制”蕴含的和平、包容、开放、共享的价值理念,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巨大飞跃,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1982年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其中第三十一条为“一国两制”预留了广阔的宪法空间。中国选择“一国两制”的直接原因是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需要因地制宜,尊重待统一地区人民的意愿;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重新审视人类不同的社会制度,大胆借鉴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制度和管理经验。选择“一国两制”,还在于我们对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优越性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革新能力具有充分的信心,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充分的自信。宪法第三十一条展现了中国宪法的韧性,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的起草过程和制度安排都充分体现了和平、包容、开放、共享的价值理念。
第一,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分别将中英联合声明、中葡联合声明的有关条款内化其中,将既定的基本方针政策设定为法律的内容,这体现了和平、共享的价值理念。
第二,在两个基本法的起草过程中,两个起草委员会都让港澳当地最大程度地参与,同时也间接吸收了英国和葡萄牙的意见,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包容、开放的价值理念。
第三,两个基本法的制度安排史无前例地体现包容、开放、共享的价值理念。一是两个基本法都规定“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这对于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宪制性法律来说,是重大突破。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言,“一国两制”需要胆略,“这个胆略是要有基础的,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二是两个基本法第八条都做出相关规定,除同基本法相抵触或经特别行政区作出修改外,原有法律予以保留。三是授权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其自治程度之高,远超出国外的自治地区和联邦制下的州,充分体现了包容的价值理念。四是两个基本法规定双官方语言制。基本法的这一规定,体现了伟大的包容、开放的价值理念,为这两个特别行政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宪制保障。五是把居民作为基本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的主体,并规定有关国际公约适用于港澳的有关规定继续有效,并通过本地法律予以实施。这充分体现了包容、开放、共享的价值理念。六是除某些主要职位外,原有政权机构人员保留,保证退休待遇不变,并可聘请外籍人士担任政府部门的顾问、可聘用符合标准的外籍法官。这充分体现了包容、共享的价值理念。七是保留港澳地区国际组织、条约、协定的成员资格,授权两地区依照基本法自行处理有关的对外事务。这为港澳在国际上的地位提供了宪制基础,充分体现了开放的价值理念。
香港要发挥好“外通”的桥梁作用
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裁张志刚
习近平主席在澳门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港澳“维护高水平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独特优势、强化内联外通”。
要达到高质量发展,就要以最高标准作为发展目标。我们不断强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把全球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大家一起进步发展。我们坚持开放,不是单独向某一个国家开放,而是向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开放。智慧和成就,是属于整个共同体,开放就是向这个共同体的最高标准看齐。
开放和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一些国家狭隘地保护自身利益,企图遏制我国发展。但大势不可逆转,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整体利益不能被剥夺。要阻止这些行径,就要打破阵营化、逆全球化的图谋。
统一战线是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要广交朋友,就要求同存异、灵活弹性、互利共赢。一些国家的政府要打压我们,但他们的人民支持其政府的所作所为吗?根据美国盖洛普民调,美国公民对作为美国人的自豪感不断下跌,对作为美国人感觉到“极之”和“非常”引以为荣的比率只有67%,比10年前跌了18个百分点。以年龄来分,35岁至54岁的只有四成,18岁至34岁的只有18%。政府以外的民间社会,对于统战工作来说十分重要。
香港是历史悠久的国际城市,通晓国际语言、制度、规则和文化。在一些重要商业领域,包括银行、投资、保险、贸易、科技、物流、航空、旅游等领域,曾在香港工作或与香港企业打过交道的国际商业人士比比皆是;在文化、教育、学术、体育等方面,国际人士也不计其数。在工程、会计、商业服务、医疗、法律等专业领域,香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这些国际专业人士备受尊重,他们有自己共同的专业语言,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去年,在香港举行的第二十六届国际商事仲裁理事会大会上,超过1000名国际法律专业人士来港参会。这是靠香港的法律专业同行,写好每一封电邮、打好每一通电话,踏踏实实、情理兼备地把他们请进来的,是广交朋友的很好案例。
着力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澳门发展策略研究中心会长萧志伟
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港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一国两制”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一国两制”实践进入新阶段,澳门必须紧扣“新”与“质”的双轮驱动策略,须以“质”铺路,向“新”而行。
习近平主席在重要讲话中指出,着力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为把握新时代发展机遇,必须着力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一是深化澳门特区政府公共行政改革,强化重点领域立法,构建高效、便民、便商的现代服务型政府。二是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产业培育等方式,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契机,着力推动内联外通和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产业。三是主动对接国家战略与澳门发展定位,联合内地企业开拓葡语系国家新兴市场,拓展澳门国际经贸网络,助力国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为了加速澳门四大新兴产业的发展,未来必须充分依托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衔接好横琴的人才政策、产业政策、科创投资等,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建议澳门特区政府以财政储备成立具规模的产业引导基金,加快构建多元产业人才生态。同时,吸引离岸资金成立科技产业发展基金,完善金融业债券系统、清算系统等建设,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监管框架和市场规则。促成多类型的母基金对生物医药、芯片、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进行定向资助,促进澳门向“新”而行,推动四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进程,着力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推动琴澳一体化发展。
要充分用好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体制机制,努力进行有创新、有突破的探索实践。建议围绕《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衔接澳门规划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发展部署,加强规划和政策之间的统筹协调与评估反馈。在横琴与澳门的深度合作上,还需持续提升科技赋能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不断提升澳门特区的社会治理能力,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21日 14 版)
网站编辑:王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