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
胡建 马文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确定为2025年经济工作要抓好的重点任务。绿色消费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激发消费潜力意义重大,需要进一步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动力源泉,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健全政策框架,支撑绿色低碳发展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平衡统一,关键在于强化政策保障和支持。必须大力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夯实绿色消费的物质基础。
其一,加大财政、金融等宏观资金支持力度。增强财政支持精准性,建立健全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和资源高效利用的政府采购政策执行机制,完善绿色税制,引导带动更多政策和社会资金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加大金融支撑力度,积极发展绿色股权融资、绿色融资租赁、绿色信托等金融工具,有序推进碳金融产品和衍生工具创新。其二,充分发挥价格机制作用。完善居民用水、用电、用气阶梯价格制度,鼓励个人与企业厉行节约、珍爱资源。创新资源环境价格机制,抑制不合理资源消费,鼓励增加生态产品供给;亦要通过价格改革,促进绿色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推动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其三,完善绿色产品和服务认证体系。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加快完善绿色产品认证体系和标准,建立节能、环境、生态、低碳等绿色认证标识,增强绿色产品的识别度与认可度。其四,健全绿色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制定相对应的规范性文件,并借助行业组织的力量,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支持相关企业开展绿色消费试点,营造崇尚绿色消费的社会氛围。加强绿色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严厉打击和严格处罚假冒绿色产品行为,从而保障绿色市场的公平竞争和维护消费者权益。
健全法律体系,创造更优法治环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良法的规范引领,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需要严格的制度保障,探索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更需要重视法治顶层设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法治保障,统筹推进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等领域相关法律制修订。”一方面,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导向,实现绿色消费法律体系建设与国家顶层设计的有效衔接。根据绿色消费重点领域的立法目的及关联程度,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指导性要求与方向性目标融入绿色消费的立法框架之中。另一方面,加快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将建立完善绿色消费法律议题纳入国家立法进程。修订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合理界定不同法律所规范绿色消费的边界,整合形成促进绿色生产与消费的强大刚性约束,强化企业的绿色生产与消费义务。出台绿色消费相关法律法规提供法治约束,如政府绿色采购方面,对获得绿色产品认证或符合政府绿色采购需求标准的产品实施优先采购或者强制采购;再如绿色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保障消费者权益。
健全供需机制,培育绿色消费市场
培育壮大绿色消费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市场的供需关系平衡。只有当市场能提供丰富多样、品质优良且价格合理的绿色产品与服务时,人民群众才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来践行绿色消费理念。而绿色消费理念的践行,又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绿色产品的认可度和购买意愿,消费需求才会被不断激发,转化为实际购买力。如绿色包装、绿色建筑、绿色餐饮、绿色旅游等,打通绿色产品供给与需求的转化通道,以二者的良性互动培育壮大绿色消费的良善市场。一是从供给侧发力,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优质绿色产品供给能力。积极研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运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清洁能源等新兴技术手段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价值“保值”“增值”,减少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的资源消耗,降低生态产品供给成本。二是借助市场交易,实现绿色产品价值市场化转化。促进明晰产权、获得认证、具备交易价值、供需双方充足的绿色产品进入市场经济体系。借助较为成熟的资源、能源、排污权等交易市场,推动绿色产品通过一定的市场交易规则进入系统、丰裕、规范的环境价值市场体系,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绿色产品精准对接消费者需求。三是将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联合起来,创新关联产业类型带动需求侧改革。通过产业开发和联动、优化配置各类资源要素等方式,挖掘和显现自然生态的内在价值。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进绿色能源替代和节能技术,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变。
健全宣教体系,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把珍惜生态、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等内容纳入国民教育和培训体系,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消费具有“示范效应”,良好的绿色消费风尚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消费态度与期望,进而能营造绿色、健康、文明的消费氛围。因此,需要不断健全宣教体系,加强绿色消费的宣传教育和培育引导。首先,多种媒介广泛宣传,促进消费理念转变。其次,加强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的教育,并推进绿色消费教育进家庭、进社区、进工厂、进机关、进农村。最后,引导和规范管理环保社会组织,积极宣传绿色消费。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站编辑:王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