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思想理论 > 理论强党 >
党建网 > 思想理论 > 理论强党 >
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
发表时间:2024-12-26 来源:中国军网
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习主席指出:“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为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文明观是人们关于文明基本问题的总的观点和看法。以什么样的文明观对待不同文明,事关人类社会进步,事关世界和平发展。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指导,深刻揭示了人类文明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将文明发展置于人类历史发展之中,认为世界是文明交往的产物,世界历史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肯定了资本主义在文明交往和世界历史形成中的革命性作用,同时站在人民立场上批判了“以资本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现代文明,深刻阐明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向和价值旨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当今世界文明发展实际,根植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提出了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系统回答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人类文明和谐共处和永续发展问题,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深刻阐明了对待不同文明的正确态度。文明的对话和互鉴在人类历史上一直面临着挑战,文明的冲突和对抗也一直是现实的存在。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宏大视野深刻洞察人类历史和文明发展规律,强调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这一文明观,充分认识到文明是多彩的、文明是平等的、文明是包容的,主张尊重不同文明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不同文明,秉持包容精神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旗帜鲜明反对傲慢和偏见、冲突和对抗,阐明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正确态度和原则。
科学指引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和需要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实践证明,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离不开文明的力量。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将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实现共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只有充分理解彼此利益关切和价值理念,开展文明对话,相互尊重、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才能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真正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展现出深厚的天下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文明观的丰富内涵和时代要求,积极倡导求同存异、交流互鉴,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相互借鉴、相互促进中,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基于不同历史、国情、习俗等因素孕育出的不同文明,各具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彰显着创造之美。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从茹毛饮血到田园农耕,从工业革命到信息社会,绘就了波澜壮阔的文明图谱,书写了激荡人心的文明华章。人类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世界就是在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中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
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各国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世界文明历史揭示了一个规律: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我们应该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面向未来,我们要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生机活力。
世界文明的魅力在于多姿多彩,人类进步的要义在于互学互鉴。我们要准确把握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对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思想引领作用,坚持和谐相处、平等相待,互尊互鉴、相互学习,实现共同发展、共享繁荣。
携手各方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中国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强调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作为一个坚持胸怀天下的百年大党,中国共产党坚持携手各方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合作,积极推动世界文明对话,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促进各国人民出入相友、相知相亲,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
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彰显着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和价值实现的共通点。中华文明所具有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不仅是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所在,也蕴含着能为人类提供正确指引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要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实践中去。
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中华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要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新时代新征程,只有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以更加博大的胸怀,积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才能创造出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执笔:刘光明、程翔)
网站编辑:王寒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