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专题库 >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
党建网 > 专题库 >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

弘扬雷锋精神,凝聚振兴力量

发表时间:2025-03-12 来源:沈阳日报
编者按
3月4日,由沈阳市社科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沈阳市雷锋精神研究中心、沈阳工业大学主办,沈阳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东北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辽宁省马克思主义学会承办的“理响沈阳·学习弘扬雷锋精神研讨会”在沈阳工业大学举行。相关专家、青年学者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东北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田鹏颖教授等专家分别作了报告。本次研讨会旨在深入学习传承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为沈阳打好打赢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决胜之战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本报摘编部分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雷锋精神
为什么永恒
□田鹏颖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勇立时代潮头,争做雷锋精神的学习者、阐释者与传承者,让这一崇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共同谱写民族复兴伟业新华章。
雷锋精神就其本质而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它不仅是一种道德准则,更是一种精神信仰,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温暖,在社会进步中凝聚力量。只要中华文化的根脉不断,雷锋精神便不会消逝;只要我们铭记初心,它便将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芒,引领社会向善向美,激励人们勇毅前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独具优势的制度体系,不仅构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价值典范,也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历经时代锤炼,雷锋精神所承载的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等优秀品质,早已超越个人道德范畴,升华为更深层次的价值追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运行中,雷锋精神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推动社会文明建设,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让制度优势在润物无声中得以彰显。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既需要物质富有,也需要精神富足,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筑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在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我们应自觉肩负起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使命。以讲述雷锋故事映射中国故事,以传承雷锋精神弘扬中华文化,以塑造雷锋形象彰显国家形象,让雷锋精神成为新时代中国精神的重要象征。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
以雷锋精神推进党建
“最后一公里”
□伏桂明
近几年,沈阳推进“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这里所说的“先锋”,是与雷锋所崇拜的英雄重合的。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善于向身边优秀典型学习,自然就会汇聚推动发展的正能量,就会成为振兴突破的急先锋。学习雷锋精神,不能喊口号、做样子,必须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到我们正在做的每一项工作当中。
其中,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基层党建是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是和社区党员群众紧密关联的重要一环,只有把基层党建工作落到实处,把握群众需求,创立最基本的服务规则,才能脚踏实地地走完这“最后一公里”的路。弘扬雷锋精神、共建幸福沈阳,可以连上这个“神经末梢”。我们可以举个有价值的例子,《沈阳日报》有个专栏——《雷锋“引力波”》,已持续多年,它坚持最原生态的记录,捕捉一个个具象符号和鲜活细节,以人文视角讲述“身边的感动”,表现雷锋“引力波”的微波微澜,成为解读雷锋精神时代内涵、培育城市精神的“心灵史话”。我们曾发表一篇通讯《一位私企党支书的雷锋式“幸福观”》,讲述了一位私企党支部书记王彬的故事。王彬在今年被评为“全国学雷锋示范标兵”,原因是她将雷锋精神作为企业党建工作的法宝。她以雷锋精神为牵引在企业打造“家文化”。在“文兴泊车”这家企业,“学雷锋”被写进职场合同,员工做好事被纳入考核激励机制,成为企业的党建模式和特色文化。这样做效果如何?仅说一点就够了:在党支部书记王彬的抽屉里,积压了一大摞入党申请书,很多员工想入党却因指标有限而在“排队”……
从党建的角度,这种雷锋式党建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单位:沈阳日报社)
发挥党员干部学雷锋模范作用
□王立新
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始终是推动辽宁振兴的强大动力。党员干部要学习雷锋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为党尽责的崇高理想信念和坚定政治立场,学习雷锋把对党的感激、热爱化作忠贞不渝的人生信仰和坚定信念,不折不扣落实到听从党的召唤的实际行动上,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更好承担起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政治使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记嘱托,切实把感恩之心、爱戴之情转化为维护之志、奋进之力、振兴之举。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党员干部要从雷锋奉献精神中汲取为民力量,聚焦民生福祉,时刻不忘“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关键定位、根本目标和力量源泉,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辽宁全面振兴的奋斗目标,做到心系人民,情系人民,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耕“不断造福人民”的实践,关注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短板,让振兴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广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推动实现辽宁全面振兴的磅礴力量。
我们学习雷锋的钻研精神,在抓作风上,也用了这句话,实际上,这是异曲同工,抓落实也需要一种钻劲,真正兑现、实现,发扬钉钉子精神。党员干部要以钉钉子精神攻坚改革难题,破解“卡脖子”问题,久久为功、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向前走;要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部件”,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要在忠诚自律、清正廉洁中,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要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发扬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以创新驱动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推动新时代雷锋精神创新发展
□韩影
雷锋精神是对中华美德的继承和发展,是标注时代的精神坐标,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学习弘扬雷锋精神,推动新时代雷锋精神创新发展,对于培养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雷锋精神包含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道德情怀、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等。这些精神特质,不仅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集体主义原则高度契合,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仁爱精神、自强不息的品格一脉相承,它不仅是激励人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动力,更是推动社会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支撑。雷锋精神的永恒价值,在于它承载着人民大众的共同追求和共同价值,体现着全人类对于真善美的共同向往。
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善的执着追求,作为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善文化的代表,成就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内在契合的逻辑统一。雷锋精神中的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以及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等,都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和践行。
面对基层治理的种种难题,雷锋精神所倡导的互助与团结精神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支柱。志愿服务是雷锋精神在新时代最为重要的实践载体。高校弘扬雷锋精神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在雷锋精神的影响下,学生能够养成宝贵的精神品质。一个具有坚定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的人,一个热爱祖国、信念坚定且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无疑会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进而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
做新时代雷锋传人
□李青山
提到雷锋,脑海中或许会迅速浮现出他扶老携幼、帮人推车、义务劳动的画面,有句话说得好,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些广为人知的事迹,无疑是雷锋精神最直观的展现。但雷锋之所以成为雷锋,绝不仅仅是这些好人好事,更为关键的是雷锋崇高的理想信念,他是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忠诚战士。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甘心愿意做这样的傻子。”
雷锋的每一个善举,背后都是对人民深深的关爱。为什么说雷锋精神没有过时,因为我们党的人民情怀是一脉相承的,从革命先烈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份人民情怀就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为人民服务,就是邓小平同志讲到的人民满不满意答不答应,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倘若要用一个字浓缩雷锋精神,那必然是“爱”。他爱党、爱国、爱人民,所以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在雷锋有限的生命里,雷锋做过的好事数不胜数,他的爱,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我们学雷锋就要从学会爱人开始,爱父母、爱师长、爱同学,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开始。
扎扎实实学雷锋,终极落脚点在于投身民族复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国家正在全力谋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大学生作为生力军肩负重任,从科技创新前沿的芯片研发、人工智能探索,到文化出海传播中华魅力,再到守护绿水青山助力生态发展,每一条赛道都呼唤着他们的身影。
(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用雷锋精神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英明
雷锋精神因具有文化性、普遍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精神特质,成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重要内容,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雷锋精神因其文化功能而丰富人民精神世界。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它蕴含的理想信念在人民思想和心灵深处的精神世界中长期稳定下来,成为人民共同遵循和维护的行为准则。因此,我们要把雷锋精神融入人民的生产、生活、思维、情感之中,转化为人民群众的情感认识和行为习惯。
雷锋精神因其大众认同而丰富人民精神世界。雷锋精神包含的共同理想、政治信念、价值选择、进取意志、艰苦创业、奋斗创新等,是每个人精神世界的必备内容。因此,雷锋精神能够随时转化为人民的生产、生活、思维、情感方式,成为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重要内容。
雷锋精神因其现实转化而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这深刻揭示了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学雷锋、做雷锋,在现实转化中学习雷锋精神、弘扬雷锋精神。因此,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把雷锋精神转化为精神力量。
雷锋精神因回应时代呼唤而丰富人民精神世界。雷锋精神所蕴含的信念、大爱、忘我、进取,正是激发人民群众拼搏奋斗的精神动力。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离不开雷锋精神,雷锋精神启迪人民群众把小我融入大我,汇聚成民族复兴的集体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需要更多“时代楷模”,更好地将雷锋精神转化为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本文系2024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60年世界各地致‘雷锋班’47万余封书信史料价值研究”(课题编号:2024lslybkt-128)阶段性成果。】
永恒的旗帜
时代的航标
□白宁宁
雷锋,这个超越了个体生命局限而存在的名字,早已升华成为中国社会道德文化的璀璨丰碑。
雷锋精神承继了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雷锋精神所体现的无私助人、敬业奉献,正是对这一文化传统的现代诠释。雷锋以其朴实而真挚的行动,为社会提供了一种可学习的榜样,成为亿万人民学习和模仿的道德楷模。雷锋精神的形成和传播,不仅是个人道德追求的体现,更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一部分。
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支撑。雷锋所展现的工作态度、社会责任感、人与人之间的互助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敬业、诚信、友善”高度契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竞争加剧,个体之间的联系日益松散,利益冲突时有发生。雷锋精神所倡导的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的价值观,有助于弥合社会裂痕,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推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生态。当前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投身志愿服务、社会公益事业,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雷锋精神,已成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精神风貌的重要标志。
雷锋精神的现代转化与实践转向。雷锋精神不仅是个人的道德选择,更应成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部分。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建立雷锋精神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的长效机制,使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的精神真正融入日常生活。将雷锋精神与新时代社会需求结合。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倡导“绿色雷锋”理念,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在基层治理中,推动社区“雷锋志愿队”参与社会治理,使雷锋精神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
深入学习领会
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
□李思含
雷锋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精神已然超越历史,成为时代永恒,要深入学习领会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完成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的政治使命。
雷锋精神是展现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载体。经过60多年来的打磨洗礼,雷锋精神从辽宁走向全国、全世界,雷锋从一个名字成为中国精神的文化符号、人民群众的道德楷模、2亿多志愿者的共同称号、名扬世界的国家名片,内化于世界人民的心中的精神丰碑。它不仅仅是中国人民在漫长岁月中沉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全人类共同享有的精神瑰宝,散发着永恒的魅力,影响广且深远,是展现中国形象、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文化的生动载体与重要纽带。
学习弘扬雷锋精神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引擎。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雷锋精神以超越时代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不断转化为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转化为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转化为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转化为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转化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雷锋精神的弘扬,不仅加深了世界各族人民之间的理解和尊重,更激发了“向上向善”的道德追求,倡导“美美与共”的和谐理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雷锋精神呼唤着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并进,共同应对挑战,共享发展机遇,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共同创造一个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
【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本文系2024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60年世界各地致‘雷锋班’47万余封书信史料价值研究”(课题编号:2024lslybkt-128)阶段性成果。】
网站编辑:王寒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