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专题库 >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
党建网 > 专题库 >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
新中国75年国家安全发展光辉实践与经验启示
发表时间:2025-02-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何成学 赵海泉
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对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出新的重大改革部署,为破解当前我国国家安全所面临的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历史之问,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上指出:“经过75年的艰苦奋斗,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展开壮美画卷并呈现出无比光明灿烂的前景。同时,前进道路不可能一马平川,必定会有艰难险阻,可能遇到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从国家安全视角回顾新中国成立75年来的光辉历程,总结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是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和实践要求,对于我们奋进新征程,推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具有重要意义。
新中国75年国家安全发展的光辉实践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国家安全发展是以传统安全观为主导,即以军事安全为核心,强调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国防安全。在此阶段,我们国家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中,但仍然面临外部势力威胁和内部不稳定因素。国际方面,冷战格局形成,东西方两大阵营对抗激烈,美苏争霸导致国际局势紧张;国内方面,新生国家政权需要巩固,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主义制度亟待建立和完善。因而,当时我国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任务是对内巩固新生政权,确保新生的人民政权稳定,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对外防御外敌侵略,防止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侵略和颠覆,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对此,我们党和国家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国防建设方面,加强人民军队建设,发展国防工业,提高军队现代化水平;在经济建设方面,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推行计划经济体制,集中资源发展重工业;在政治建设方面,通过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确保政权稳定。与此同时,党和国家领导人民开展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苏珍宝岛战役等多场卫国战争,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开展了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即“三线”建设),有力地巩固和加强了国防安全;推进统一战线建设,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拓展了我国安全和发展的战略空间。正是以上系列有力措施,成功抵御了外部势力的侵略和颠覆活动,巩固了新生政权,建立了完整的工业和国防体系,提高了国家的国际地位,为恢复和发展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安全环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党的十八大前,我国国家安全发展呈现多元化特征,在重视军事安全的同时,经济安全成为重点,非传统安全领域受到关注。此时,国际上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国内改革开放政策实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结构迅速转型,国家安全面临新的挑战。确保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成为国家安全工作的中心任务。对此,党和国家制定了以和平外交为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安全战略政策,强调经济安全优先,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扩大对外合作。国家安全发展从单一安全转向综合安全,从传统的以军事和政治安全为主,进一步拓展为涵盖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军事、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安全发展理念;从封闭转向开放,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融入全球经济,夯实国家安全根基;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应对,从对抗思维转向合作共赢,更加注重通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培育国家安全环境。由此,促进了国家安全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加强了各个领域的安全保障;推动了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融合,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稳定的环境和保障;加强了国家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地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为未来国家安全观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基础,为国家发展提供了更加全面和系统的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大国战略博弈全面加剧,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世界范围呈现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和趋向的重大态势,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明显增多,国家安全面临着更加复杂和严峻的挑战和风险。与此同时,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向前进,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结构深层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矛盾新旧叠加,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安全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并不断完善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总体国家安全观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维护国家安全、维护怎样的国家安全、怎样维护国家安全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一个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强调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安全至上,坚持系统思维,要求“五个统筹”。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坚持国家安全总体部署、构建国家安全联动机制、高举公平正义旗帜等举措的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国家安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提升了国家安全工作的整体水平,构建了坚实的国家安全体系和治理能力,极大增强了国家安全保障能力,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人民福祉提供了坚强保障,深刻影响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一系列显著成就和深刻影响,标志着党在国家安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完善与成熟。
新中国75年国家安全发展的经验启示
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不断积淀底蕴、拓展外延,形成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理论创新、人民立场、统筹发展和安全、走和平发展道路、系统观念的历史经验启示。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国家安全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百年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当代中国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新时代国家安全发展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确保国家安全发展的正确方向,牢牢掌握维护国家安全发展的主动权,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重大安全风险,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第二,坚持理论创新是推动国家安全发展的强大动力。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前进的旗帜。新中国国家安全发展历程表明,只有在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把握历史方位、根植时代大势中不断拓展、深化、升华国家安全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创新,才能以新的科学理论指导国家安全发展实践,经受住重大风险考验,为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发展道路提供重要理论指引。
第三,坚持人民立场是国家安全发展的根本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这个根本政治立场决定了党领导的国家安全发展必须把人民安全作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发展的强大力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第四,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国家安全发展的车之两轮。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没有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定国安邦的重要基石。没有国家安全,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新时代新征程,必须科学把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辩证关系,统筹兼顾、同步推进,不断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
第五,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国家安全发展的新举措。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又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任何国家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大势。走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世界有利,是被实践证明能走得通的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第六,坚持系统观念是国家安全发展的科学方法论。系统思维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方法,国家安全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新时代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发展完善、落实落细,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抓住“总体”关键,把握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十个坚持”核心要义,牢牢掌握国家安全发展的主动权,全面提升对新旧问题、内外关系、明暗风险等复杂多样安全挑战的应对能力。
【本文系广西博士研究生创新项目“以总体国家安全能力建设防范数字资本风险的机理与路径研究”(YCBZ2024085)阶段性成果】
(何成学,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自治区党校基地;赵海泉,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站编辑:王寒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