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原创性贡献
深刻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原创性贡献
李熠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近日,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全书第1章对这一问题作了系统阐释。《纲要》明确将“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确定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首个重大创新观点,不仅深刻揭示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然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内在规律,还为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深刻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原创性贡献,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深化文化建设规律性认识的重要要求,是明确文化建设前进方向、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提升国家文化竞争力的基本遵循。
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揭示了党的文化领导权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格局全面重塑,进一步凸显了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的重要原则,进一步揭示了思想文化领导权关乎旗帜道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意义。
离开党的领导就会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党的领导决定文化的前进方向与发展道路,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先进生产力的进步要求。党的先进性决定了思想文化的人民性与进步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文化也必然沿着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在方向问题上出现偏离,就会犯颠覆性错误。”历史和实践都已充分证明,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离开党的领导就会失去发展的信心与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意味着精神文明的高度发达,意味着以开放包容的胸襟博采众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攀登并占领文化高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旦离开了党的领导,就会失去发展的信心与动力。面向未来,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才能确保全党全国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
离开党的领导就会变质、变色、变味。思想文化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因而由谁支配、为谁服务的问题就成为最关键、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反映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实践并为之服务,同资本主义及一切剥削阶级的文化存在根本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文化建设始终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我们要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巩固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在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筑牢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不改、底色不变、味道不变。
习近平文化思想极大丰富了党的文化领导权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极回应党领导文化建设过程中凸显的更为迫切的时代问题,始终坚持以“两个结合”揭示中国特色,激活中华文明的时代基因,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了党的文化领导权内涵的极大丰富与延展,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文化空间和更为多样的文化资源。
一是深化了对党的文化领导权本质的科学认识。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具有全局性意义的重要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内在地包含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和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领导,党的文化工作的本质是党对文化工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坚强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哪个领域、哪个方面、哪个环节缺失了弱化了,都会削弱党的力量,损害党和国家事业。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就是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的文化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战略高度认识和把握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科学内涵。
二是深化了对党的文化领导权规律的科学认识。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文化领导权问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规律性认识。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概括“九个坚持”的规律性认识;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总结“十四个强调”的重大思想观点;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明确“七个着力”的重要要求,居于首位强调的都是坚持党的领导。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充分体现了党对这一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无比坚定的传承与发扬,也充分体现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占据的首要地位。
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拓展了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实践进路
习近平文化思想熔铸古今、汇通中外,应时代之变迁、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有力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是引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担负文化使命、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思想之旗,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一是为推动文化繁荣提供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基础。一方面,要在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各类文化服务开发、供给,文化产品创作、生成的过程中,认真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坚持将党的领导落在实处。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抓手提升全社会文明水平,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二是为建设文化强国汇聚强大合力。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要加强党中央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善文化建设领导管理体制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干部配备、人才培养、资源投入等工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起文化强国建设的强大合力。
三是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力量。越是要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越是需要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基础上,不断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以真正在国际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文化自信。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网站编辑:王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