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专题库 > 上好思政课 >
党建网 > 专题库 > 上好思政课 >

将爱国主义教育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

发表时间:2025-02-17 来源:内蒙古日报

侯丹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办好、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应着力阐明爱国主义的本质、缘由及实践路径,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师应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保爱国主义教育的政治方向正确。要深化对爱国主义的理论阐释,系统讲解其理论内涵、历史背景、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使学生能够深刻体悟到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联结中华儿女、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纽带。针对学生在现实中关注的热点议题及存在的疑惑,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工具进行学理剖析,帮助学生洞察问题的本质,进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与判断。要将政治性与学理性有机融合,向学生深刻揭示爱国主义的本质,以此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内涵的理解与认同,使思政课教学更加富有学理性。

坚持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能力培育相统一。这实质上体现了智育与德育的统一,目的是让学生以积极态度和价值选择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知识传授是基石,要通过系统教学引领学生全面而深刻地理解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与要求,涵盖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国家象征的深远意义、法律权威的庄严性、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不可动摇性等方面。情感态度培育是核心,要注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价值引导是关键,要通过积极引导,使学生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作为个人价值的最高追求,深刻理解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与个人幸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将这些目标内化为个人的坚定信念和长远志向。能力培养不可或缺,要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着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爱国知识与激发的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鼓励他们以实际行动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的宗旨不仅在于为学生构筑坚实的理论框架,更在于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使爱国主义教育真正触动心灵、深入人心。思政课教师要深刻认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通过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讲解,将爱国主义教育的精髓融入课堂,让学生深刻理解其理论精髓、历史脉络及现实价值;要充分认识课外实践在育人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着力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探访文物古迹及文化场馆,以及参与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深化对爱国主义的理解。为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体验的有效融合,应积极探索与政府部门、企业及社会组织的深度合作,共同构建长期的实践基地与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广泛涵盖历史文化、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社会实践机会。

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思政课作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显性课程,承载着重要的教育使命。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各级学校应精准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任务与重点内容,构建思政课教学联动机制,实现各学段之间的有效衔接与协同,以确保教育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其他学科中蕴含的隐性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如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中同样承载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通过深入挖掘和巧妙运用,可以充分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潜能。

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必须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政课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对爱国主义教育有深入的理解,通过系统讲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思考和探索,通过教师的引导,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交流中引发共鸣、凝聚共识。同时,也应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既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又强调思维的启发与拓展。通过灌输性教育传授国家的历史、文化、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使学生形成坚定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深化对爱国主义的理解。

为实现这一目标,思政课教师应积极探索并实践多元化且富有创新性的教学策略。一是丰富教学内容,要敏锐捕捉国内外形势的动态变化,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和时事热点,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二是创新教学方法,要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互动讨论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增强学习沉浸感。三是拓展教学平台,要充分利用线上资源,积极打造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混合式精品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选择;通过加强线上线下互动式教学,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站编辑:王博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