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党史·文化 > 经典常读 >
党建网 > 党史·文化 > 经典常读 >

不谋私利谋大利

发表时间:2025-04-22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晏然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马克思恩格斯庄严宣告,“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利益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关注的问题。他们在青年时期就树立了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为全人类谋幸福的信念。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人们只有为同时代的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恩格斯虽然出身资产阶级贵族家庭,却穷其一生致力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广泛接触底层劳工,对无产阶级的生存状况有着清醒认识。1839年,19岁的恩格斯发表了《乌培河谷来信》,记录了当地工人的困苦处境,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1842年,马克思成为《莱茵报》的撰稿人,不久担任该报主编。他利用所掌握的大量事实材料,连续写了《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摩泽尔记者的辩护》等文章,对普鲁士政府的专制主义和法律制度进行抨击,公开维护劳苦大众的利益。在《莱茵报》期间,现实的物质利益问题第一次进入马克思的思想视野。他认识到,利益问题的解答不应当再依赖抽象的绝对精神,答案应当到“黑格尔所轻蔑的‘市民社会’中去寻找”。
由于长年从事革命活动以及不计报酬的理论研究,马克思一家人缺少经济来源,生活常常陷入困境。但他始终不改初衷,坚持理想。在写作《资本论》时,马克思疾病缠身,甚至频频典当生活用品,却依旧笔耕不辍。他在1867年4月30日致迈耶尔的信中坦言:“我一直在生命的悬崖边挣扎。因此,我必须利用每一刻还能工作的时光来完成我的著作。为了它,我牺牲了健康、幸福和家庭。”事实上,马克思有很多机会摆脱贫困。马克思父亲的好友埃赛尔曾邀请他当《普鲁士国家报》的撰稿人,收入很高,地位显赫;普鲁士政府曾经三次派人劝说马克思进政府任职,都被他拒绝。1859年,马克思在给好朋友魏德迈的信中坚定地说:“我必须不惜任何代价走向自己的目标,不允许资产阶级社会把我变成制造金钱的机器。”
尽管马克思个人生活相当困苦,但他仍然时刻关注着无产阶级的命运。1848年欧洲革命期间,马克思从父亲那里得到一笔遗产,他慷慨地将其捐给布鲁塞尔的工人。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众多流亡者聚集伦敦,马克思在忙碌的工作中仍不忘对他们给予关怀。
作为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的帮助是全方位的。恩格斯曾写信告诉马克思,缺钱了就向他开口,不要因为向他要钱太多而羞于再向他要钱。恩格斯默默奉献、甘当绿叶,竭尽所能资助马克思,保障他顺利进行理论创作。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放下自己的研究工作,全力以赴地整理《资本论》后两卷,直至出版。为了整理和出版马克思的遗著,恩格斯不得不放弃《自然辩证法》的写作,以至于这部书只能留给后人一部草稿。他被马克思视为“第二个我”,却自谦地说:“我一生所做的是我注定要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而且我想我做得还不错。我很高兴我有像马克思这样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我只有庄严地许约,要以自己的余生积极地为无产阶级服务,但愿今后尽可能不辜负给予我的荣誉。”
“为全人类谋幸福”彰显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利益观,催生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和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胸襟和立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利益而生,为实现人民利益而接续奋斗。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人以实际行动,践行着马克思的誓言:“只有为同时代的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先后部署开展一系列集中学习教育,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引导全党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我们党完全不谋私利,始终紧紧依靠人民发展壮大并创造历史伟业。说到底,我们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这是我们党敢于自我革命的勇气之源、底气所在。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网站编辑:王寒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