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南县新安镇大吴村有这样一座四方院落,一条青石板铺就的甬道笔直地穿过院子,踏入院门,迎面是一尊威严肃穆的半身塑像,矗立在蓝天白云之下。这是吴书塑像。
吴书,抗美援朝烈士,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九军第一一七师政治部主任。1951年2月10日夜,朝鲜战场硝烟四起,吴书所在的部队遭到了敌人的空中封锁,他不幸中弹牺牲。
2023年,位于大吴村的吴书故居动工修缮,生动还原了吴书生前的家居陈设,玻璃展柜里陈列的是吴书的生活用品以及五封手写家书。
五封浸染了鲜血、满载信仰的红色家书,格外引人注目,信上有他对妻子的殷殷嘱托:“希望你很好的克服这点,尤其你已是怀孩子五六个月的人,对自己身体更要注意。我对这点很不放心……”有他对家人的无限挂念:“你到沈阳看芸生没有?听四零一回来讲芸生还是那样活泼,小虹你是否替她买个帽子,天气冷了……”也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大义凛然:“我们的决心是不消灭或赶走美帝决不出朝鲜!”薄薄的信笺,写不尽吴书的家国深情,穿越炮火硝烟,是他留给世间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1916年,吴书出生于江苏省灌云县(现灌南县境内)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幼时的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6岁时考入省立连云港水产学校师范班,毕业后怀着满腔热忱回到家乡,担任小学校长。“七七事变”后,其所在小学被迫停课。面对山河破碎,外敌入侵,国将不国,吴书毅然决然投笔从戎。1939年2月,吴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0年8月,八路军主力部队挺进淮海地区。吴书抓住这个机会,率领地方抗日武装组建滨海大队,吴书任大队政委。1945年4月,吴书调任新组建的新四军三师独立旅二团政委。抗战胜利后,吴书又投身到解放战争。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吴书所在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步兵三十九军第一一七师”,这是首批奔赴朝鲜战场的部队之一。全师官兵由辽阳乘火车出发,两日后抵达长甸口河,在这里,吴书写下了给妻子何赋亭的第一封家书,此时,何赋亭已身怀六甲,身边还带着两个大孩子。即使心中无限挂怀,他在事关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依然选择舍小家为大家,再次踏上保家卫国之路。
烽火连天,硝烟滚滚。枪林弹雨间吴书争分夺秒又写下了四封家书。家书中对于自己所处的艰苦环境、历经的生死时刻只字未提,永远都是报喜不报忧。
吴书最后一封家书写于1951年1月19日,此时距离他牺牲已不足一月。吴书在信中写道:“赋亭吾爱:内心里在想念你,但由于环境的限制,为了斗争为了党的利益,那只是来克服个人利益,争取歼灭敌人保卫祖国,达到永远的安全吧。”赤子之心跃然纸上。
从黑夜到白昼,风吹过战场,残存的硝烟在空气中弥漫……在对家人回信的满怀期待中,吴书永远留在了那个夜晚。
七十多年峥嵘岁月已过,站在吴书故居的土地上,回望先辈的来时路,正是无数像吴书这样不畏牺牲的先辈们以至死不渝的纯粹、舍生忘死的执着,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如今的大吴村,每逢清明时节,都会开展纪念活动,缅怀吴书。冀以尘雾补山海,荧烛末光增日月,吴书烈士的精神将永远在这片土地上传扬。(张梦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