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晓星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代表作,其理论内涵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系统回答了时代和革命斗争实践提出的紧迫问题,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景和出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抗日军民胜利前进的信心,其所蕴含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解决当前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提供重要启示。
《新民主主义论》创作的历史背景
1940年1月9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的演讲,发表在1940年2月15日延安出版的《中国文化》创刊号上。同年2月20日在延安出版的《解放》杂志上刊载时,题目改为《新民主主义论》。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在《新民主主义论》发表前,抗日战争的硝烟已弥漫大半个中国。战场上的巨大消耗导致日本国内危机日益加剧,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粉碎了其计划3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此后,日本调整了对华政策,由武力进攻改为政治诱降和经济拉拢国民党,国民党内部出现分化,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公开投降日本,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也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其他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党派虽然不满蒋介石的消极抗战和独裁统治,但希望走一条欧美式的资产阶级道路。在共产党和革命队伍内部,也有一些人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和前途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中国向何处去,又成为问题了”。
国民党在军事和思想战线上发起攻势。国民党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后,不但在军事上制造了多起摩擦事件,在思想战线上也对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发起了攻势。国民党顽固派用歪曲了的“三民主义”反对马列主义和共产主义;国民党的“宣传家”也声称中国有三民主义就够了,用不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不合于中国的历史道路。国家社会党的张君劢也发表致毛泽东的公开信,要求共产党取消边区,取消八路军和新四军,“将马克思主义暂搁一边”。这些破坏抗日团结的言论,使一些群众对抗战前途感到困惑与彷徨。
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日益成熟。经过大革命、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的洗礼,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经成为政治上成熟的政党。尤其是经历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国革命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已经能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纯熟地结合起来。
面对复杂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为击退国民党顽固派在思想战线上的攻势,回应“中国向何处去”的前途道路问题,毛泽东经过长时间思考酝酿、反复修改完成了《新民主主义论》这篇重要文章,对中国前途和革命道路问题作了系统回答,将党关于现阶段民主革命的理论和纲领这面大旗更加鲜明地亮出来。
《新民主主义论》的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论》系统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和前途问题,明确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纲领,同时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各种谬论予以坚决反击。总而言之,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民主主义的革命。毛泽东深刻把握中国国情、把握世界革命趋势,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毛泽东指出,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但它不是旧式的资产阶级革命,因为随着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旧的资产阶级世界革命已经宣告终结,社会主义的世界革命已经开启,中国革命早已成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因此,中国革命是新式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革命必须经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基于“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的判断,毛泽东提出了中国革命“两步走”的战略思考。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改变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建立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完成第一步革命任务后,才能进行第二步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进而向共产主义迈进。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纲领。关于革命胜利后怎样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毛泽东是这样构想的:政治上,由无产阶级领导一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阶级建立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共和国;经济上,走“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路。要使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国家所有,采取必要的方法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文化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
对资产阶级专政、“左”倾空谈主义、国民党顽固派的批驳。对于资产阶级专政的错误思想,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决然兴盛的时代,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是“完全的梦呓”,帝国主义也不允许中国走民族资本主义道路。在民族危难面前,希望国民党不要再重复内斗的错误,团结合作、共同抗日。对于“左”倾空谈主义,毛泽东认为恶意鼓吹“一次革命论”者,“其目的,是想根本消灭任何革命”“为投降日寇准备舆论”。而被“一次革命论”所迷惑的党内“左”倾错误思想的人,是不知道革命有阶段之分,有悖于革命的实际,注定是空想。对于国民党顽固派鼓吹“一个主义”、否定共产主义的荒谬说法,毛泽东指出其实质是奉行一党主义、否认统一战线,是“伪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和真正的三民主义者长期合作,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新民主主义论》的现实启示
《新民主主义论》是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伟大成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解答中国革命问题、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廓清了中国前途命运争论莫衷一是的纷扰。回顾党的百余年奋斗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要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沃土上不断厚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
要牢牢把握战略主动。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在世界历史进程中观察、分析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提出了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思考,带领全党找到了革命的正确道路。当前,中国发展早已深度融入世界发展大潮,世界与中国不可割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在把握历史大势中做好战略谋划是我们党防范风险、化解危机、赢得主动的重要方法。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把握战略主动,最根本的就是坚定拥护“两个确立”,这是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要坚持世界视野、历史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把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长远、谋机遇和谋安全统一起来,抢占战略制高点,从容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有理有据地反驳了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在理论上展现出强烈的斗争精神和高超的斗争艺术。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政治品格,是百年大党创造人间奇迹的精神密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没有放弃对我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刻意歪曲和蓄意抹黑中国的发展崛起,试图以舆论造势危害我国总体国家安全,百般阻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我们必须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谬误,在大是大非和风险挑战面前敢于亮剑,牢牢掌握信息化条件下的舆论主导权。要把握斗争规律,增强斗争本领,把握好时度效,及时调整斗争策略,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要依靠团结奋斗创造历史伟业。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科学提出将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都凝聚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旗帜之下,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族独立最大程度凝聚共同奋斗力量的智慧与胸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团结奋斗的政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伟大而艰巨,必须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紧依靠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以中华民族大团结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作者单位:中共天津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赵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