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凯里党建引领智慧社区建设 数字赋能“智”理有方
“我们是易地搬迁社区,小区留守老人和小孩多、安全隐患大,以前管理和服务时常跟不上,现在有了智慧社区云平台,不仅能实时预警小区各类安全情况,还能精准了解群众各类需求,工作效率、服务效果大幅提升。”近日,贵州省凯里市白午街道龙泉社区党支部书记杨玉萍说。
为破解基层职能交叉、力量分散、治理滞后等问题,近些年来,凯里市以人口密集、居民复杂的白午街道易搬安置点社区为试点,依托大数据AI算法,开发搭建智慧社区云平台,构建“一屏掌控、一键智管、一贯到底”数字化协同工作场景,不断提升为民办事效率。
搭建智慧社区云平台
15套人脸智能道闸、11套车辆道闸、10套拾音设备、275个摄像头、397个烟感设备、30个老人生命监测手环和红外线探测设备……走进白午街道振兴社区,这些科技感满满的智能设备让人安全感倍增。
围绕社区治理、“一老一小”、民生民情、创业就业等问题,凯里市在智慧社区云平台开设智慧安防、智慧消防、智慧养老、智慧护苗、智慧就业5个场景,在特殊人群家中、重点场所安装人脸识别相机、智慧手环等智能传感设备,全天候、全时段预警、精准排查推送。结合大数据分析,为居民定制个性化健康方案,并进一步拓展智慧养老、智能安防等领域应用,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智慧社区生态。同时,将智慧化手段与传统治理模式相结合,由社区党组织牵头,把社区内人、地、事、组织等各类数据录入智慧社区平台,实现对社区网格全方位、数字化展示,融合贯通线下6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71个社区网格,服务覆盖2.5万户12万多人。
组建社区红管家服务队
前不久,振兴社区70岁独居老人龙英明家的洗衣机突然出现故障,他赶紧拨打“红管家”赵明的电话。接到电话的小赵迅速赶到龙大爷家对洗衣机故障进行排查,最终发现是插板出现了问题,找到症结后,小赵给龙大爷更换了新插板。
凝聚在职党员、“两代表一委员”、社区网格员和群众力量,组建社区红管家服务队,创新“社区群众点单、社区党组织派单、社区红管家接单、服务对象评单”的“四单联办”工作制度,深化“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实现闭环联动服务,有效补齐社区人防短板,确保问题得到及时处理。依托“智慧凯里”“码”上服务平台拓展“四单联办”服务广度,将网上业委会、政务服务、报事报修、志愿服务等功能融入平台,引导群众进行线上诉求反映和处理,实现群众“码”上点单,社区红管家“码”上回应。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能通过手机了解社区动态,享受预约医疗、报事报修、一键开门等一站式服务,让智慧服务不打烊。
用好民情二维码
金源社区居民通过民情二维码扫码反映,小区消防通道存在杂物堆积、电瓶车乱停等现象。接到反馈后,网格员迅速实地巡查,核实情况并确定堆放位置。金源社区在“智慧凯里”微信小程序上发布志愿服务活动通知。消息一经发出,党员积极响应,小区热心群众也踊跃报名,大家纷纷表示要为社区安全出一份力。
依托“智慧凯里”微信小程序,设置网格专属民情二维码,将基层党建、政法综治、民政救助、卫生健康等事项整合编入二维码,通过“一格一码、专员专码、公开亮码、群众扫码”的形式,实现各项工作职能“一网统管”。采用“群众点单、网格专员转单、社区派单、包联单位党组织与在职党员接单、服务对象评单”的方式,引导党员志愿者线上线下双渠道履职,参与民情二维码事项办理,实现从单一管理到共治共享的双向发展。依托民情二维码,群众可实名或匿名反映民生服务、物业管理、政策咨询、矛盾纠纷等方面的各类具体问题,网格专员全时段收集意见,“网格—社区—街道”分级响应、分类派单、协同处置,根据诉求处理难易程度和各级处置能力,实行紧急事项即刻办、疑难事项提级办、热点事项联合办,形成前端一“码”收集、中端研判转办、末端联动处置的工作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