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党建工作 > 基层党建 >
党建网 > 党建工作 > 基层党建 >

成都:建强堪当重任的基层骨干队伍 搭台铺路夯实后备力量

发表时间:2025-03-31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实施村(社区)党组织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每个村(社区)储备1—2名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和2名“两委”干部后备力量

搭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成长训练营,600余名后备力量奔赴一线岗位集中锻炼

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成长行动;出台村(社区)“两委”干部五年脱产培训计划、社区专职工作者“金沙计划”;村(社区)“两委”干部纳入全市城乡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化薪酬管理

 

村(社区)干部是加强城乡基层基础工作的关键。成都市现有社区专职工作者3.52万人,其中村(社区)“两委”干部2.31万人,一段时间以来,在队伍基础结构、综合素能等方面,还无法完全满足超大城市精耕善治需要。近些年来,成都市坚持培养储备和锻炼使用相统一、从严监管和关心信任相统一,持续强化对村(社区)干部的政治激励、工作支持、待遇保障,为创造良好工作和成长条件搭台子、铺路子,着力锻造淬炼一批政治素质强、工作实绩突出、群众普遍认同的村(社区)干部队伍。

 

开门开放——

储备后备力量

“镇村党组织多次向外出党员发出返乡创业号召,去年9月,村书记推送公开选拔后备力量的公告,我积极准备,终于入选。”近日,谈起成为村级后备力量的经历,曾在外创业的雷亮说。今年,成都市连续组织开展4场“返乡成都”回家创业专题活动,邀请各界返乡人士代表共叙桑梓情义、共话家乡喜事、共谋发展大计。活动现场,市委组织部就村(社区)党组织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进行政策宣讲,后备力量代表分享经历和体会。

去年以来,成都市立足新一轮村(社区)“两委”换届筹备,深入实施村(社区)党组织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为全市每个村(社区)储备1—2名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和2名“两委”干部后备力量,把有志于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基层治理的各类优秀人才凝聚到村(社区)党组织周围。

坚持开门开放,成都市各区(市)县采取多种方式从源头上储备村级后备力量。青白江区组织公开招募,优选249名人才入库;彭州市采取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和镇(街道)竞争性推荐相结合的方式,选拔招聘752名村级后备力量;大邑县启动村级骨干队伍建设“雪山计划”,为后备力量提供四级社区专职工作者、综治网格员等实岗锻炼机会。通过1年多的组织挖掘、党群推荐、社会招录、定向回引和跟班学习、跟岗锻炼,目前,全市共储备村(社区)党组织后备力量13800余人,平均年龄33.7岁,大专以上学历达到95.8%。

3月初,成都启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成长训练营,600余名后备力量奔赴涉农国有企业、非公企业、行业协会商会和基层治理领域社会组织一线岗位集中锻炼,进一步强化素能提升、经验积累、资源拓展,全面增强推动发展、领导治理、服务群众的本领。

 

全周期培养——

畅通发展路径

为进一步强化基层带头人队伍全周期全链条培养,切实畅通职业发展路径,成都市全面实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成长行动,用3年时间选拔30名左右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镇(街道)领导班子,每年公务员考试均拿出一定名额定向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招录;统筹300个事业编制专项用于考核招聘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建设100个“蓉城先锋·村(社区)书记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划拨资金支持做好培育培养帮带、探索创新突破、项目孵化培育、资源力量聚合等工作。

聚焦为村(社区)干部多元化成长奠定坚实基础,成都市于2024年出台村(社区)“两委”干部五年脱产培训计划,聚焦政治能力和履职能力,组织村(社区)“两委”干部参加集中轮训、专题讲座、跟班进修;启动社区专职工作者“金沙计划”,重点突出实务能力、专业技能,针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两委”干部、新任社区专职工作者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已有效覆盖村(社区)“两委”干部2万余人。

“今冬明春,村(社区)‘两委’就将迎来换届。我们诚挚欢迎各位优秀人才加入进来,为人生添价值、为事业增色彩、为群众谋福祉。”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优遇优待——

消除后顾之忧

现如今,成都市村(社区)的工作条件和待遇保障,成为吸引外出人员返乡就业的关键因素。“村上的工资待遇不比外出务工少许多,而且‘五险一金’保障都很齐全,还可以就近照顾家庭。”金堂县官仓街道红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林绍军说。

成都市将村(社区)“两委”干部纳入全市城乡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化薪酬管理,参照全市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标准确定待遇并由财政按规定保障,按照4级27档实行逐年递增,对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的,每月给予职业补贴,对年度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当年发放一次性奖励。同时,为村“两委”干部按时足额缴纳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安排享受带薪休假、健康体检等福利待遇。指导各区(市)县因地制宜建立“荣退”补贴制度,由组织部门颁发荣誉证书,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党组织定期走访慰问,不断提高村(社区)干部社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

与此同时,成都市于2023年启动实施“蓉城英才计划”城市治理领军人才项目,任职满5年且在基层发展治理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评审通过后可获得30万元的资金资助,同时配套人才安居、子女入学、健康医疗等方面服务。通报表扬“担当作为好支书”,积极搭建村(社区)干部参与全市政治生活平台载体,共有1346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县级以上“两代表一委员”。(本报通讯员 陈昱林 曾娜娜)

网站编辑:白梦洁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