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党建工作 > 基层党建 >
党建网 > 党建工作 > 基层党建 >

天津市西青区:从“头雁引领”到“群雁齐飞”  以“书记项目”迭代升级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

发表时间:2025-03-27 来源:《天津支部生活》2025年3期(下半月)

从2022年在农村、社区试点开展,到2023年全面扩展到机关、企业、学校、医院等各领域,再到2024年打造“3.0升级版”,选准立实项目701个,牵头领办解决问题1172个,“书记项目”已经成为西青区落实市委组织部“强基赋能”工程,压实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第一责任,推动基层党组织强基固本、聚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下最大的功夫求最好的效果。2024年以来,西青区创新推出“同题抱团、对标结亲、跨域结对”等工作机制,不断改进“书记项目”推动方式,以“书记项目”迭代升级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

 

攥指成拳“织”就幸福画卷

“书记项目”干什么?目标是什么?在西青区,发展的难点、痛点在哪里,党组织书记就在哪里,“书记项目”就在哪里。

村民就业渠道少、村里的劳动力闲置,曾经是王稳庄镇东兰坨村、杨科庄村、西兰坨村和小韩庄村共同面临的难题。

2024年,依托西青区“书记项目”的“同题抱团”工作机制,王稳庄镇党委指导东兰坨村党委牵头,与同题“书记项目”的杨科庄村党支部、西兰坨村党总支、小韩庄村党委成立“巧手编织增收”联合体党委,希望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毗邻协作的方式,为村民增收致富探索新路径。

通过多次调研和系统梳理,联合体党委针对东兰坨村等4个村产业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等难点,提出了抱团开展“手工艺品编织”书记项目的立项思路——联合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各村手工艺品的品质与合格率;共同打造王稳庄镇特色手工艺品牌,推动与乡村旅游相融合,带动手工艺品销售;共同搭建手工艺品展销平台,对接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兴渠道,拓宽线上市场……村村抱团、人人加力,学技术、创品牌、拓销售,联合体党委所属各村逐步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

2024年以来,通过与天津二商迎宾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建立手工艺品供应渠道,东兰坨村村民实现了显著增收;通过向非遗柳编手工艺传承人学习草编,制作收纳盒、草编帽子等手工艺品,杨科庄村村民走上了“居家经济”的致富路;小韩庄村组织村民学习钩织技法,成立手工作坊工作室,已吸纳成员12人;通过帮助村里的闲置劳动力与用人单位之间搭建平台,西兰坨村组织村里的妇女开展手工插花工艺品加工……在“巧手编织增收”联合体党委的推动下,200多户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通过抱团联建,各村资源共享,拓展了村民就业渠道,增加了村民收入,绘就出一幅幅乡村振兴的幸福画卷。”东兰坨村党委书记卞洪璐介绍,今年联合体党委将继续深入打造“指尖经济”,深化技能培训,打造“东兰坨村云上创富工坊”,开设书记带货抖音账号,拓展线上销售平台,持续推进“书记项目”提质增效,让更多村民群众切实获益。

单打独斗,不如抱团发展。

2024年,西青区以“书记项目”同题抱团为契机,推动跨村联创机制具体化,以建立产业发展功能型党组织为抓手,将地域相邻、产业相联的村党组织组织起来,成立了杨柳青镇“古镇夜市共富”、王稳庄镇“巧手编织增收”等联合体党委6个,以党建共建推动需求有效对接、资源优势互补、问题协同解决。截至目前,有效盘活闲置资产5.2万平方米,抱团村累计增收3000余万元。

对标焕新升腾城市烟火气

“书记项目”怎么抓?标准是什么?西青区各级党组织通过“走出去”对标学习先进,受到了启发,明确了方向。

咖啡茶艺香气氤氲,陶艺手工体验感十足,花卉种植静心治愈,大学生摄影工作室青春时尚……在芥园西道南侧的“春远小巷”里,石板街道悠长,青砖黛瓦质朴,新业态争相入驻,浓浓的烟火气里蕴含着春天般的生机和希望。

然而在2024年初前,这片区域还是另一番景象。作为原西营门街道小稍直口村村民的宅基地,这里的40套平房院落自2020年村民还迁楼房后一直闲置,周边环境脏乱不堪,房屋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一砖一瓦,事关百姓安居;一屋一檐,体现城市风貌。

尽快有效盘活闲置资产,更新消费环境,升腾城市烟火气,壮大集体经济,成了西营门街道小稍直口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总支书记刘铁立的“心头事”。

为此,刘铁立带领党总支班子成员“走出去”对标先进,深入泉州领SHOW天地创艺乐园、天津C92创意集聚区、河东区棉3创意产业园等地调研,学习城市更新、产业焕新的经验做法,系统梳理自身资源、资产,并多次召开党员群众大会征求意见、集思广益。

2024年,乘着“三新”“三量”的东风,小稍直口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总支最终将“春远小巷”确立为“书记项目”,制定了“特色院落+新兴业态”的具体实施方案,决定蹚出一条产业焕新之路。

为顺利推进这一“书记项目”,小稍直口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总支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班子成员每天深入项目施工现场,协调解决各种问题,全力保障项目质效。小巷提升改造竣工后,小稍直口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总支第一时间委托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房屋质量鉴定,确保各项指标达到验收标准。

本着“专业事由专业人干”的理念,小稍直口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总支经过公开招标,以每年100万元的租金将“春远小巷”整体委托给天津云投城市更新产业运营有限公司管理运营。该公司于2024年5月入驻,同年6月就交付了全部租赁费用。“春远小巷”项目随即实现了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周边环境、盘活闲置资产、增加集体收入的多重效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24年,西青区各基层党组织主动“走出去”,到浙江、四川、湖南等8个省市学经验、找标杆,与先进榜样对标结亲,促进好经验、好做法快速落地落实,成功打造了西闫·垂珠堡、宣家院泽沐淇园、门道口梅里艺术区、广汇园“邻里话室”和小稍直口“春远小巷”等50个“切口小、落点实、受益面广”的“书记项目”。

跨域结对赋能社区治理

“书记项目”谁来干?谁受益?西青区依托“书记项目”“跨域结对”机制,奏响了“社企共建”的友邻和声,让共建共治共享之花绚丽绽放。

70岁的张锁成、阎玉秀夫妇是中北镇新津国际社区的居民,也是社区各类活动的“铁粉”。前不久,社区党支部和辖区共建单位天津滨海农商银行西青中北支行开展共建,社区居民跟着非遗传承人体验了木版年画制作,聆听了金融风险防范知识宣传,收获满满。最近,社区“幸福阳光”合唱团正在排练手语舞蹈《五星红旗》,张锁成和阎玉秀又是团里的积极分子……“在我们社区,找到党组织,就找到了家!”“甭管有嘛事儿,找到他们,一准儿解决好。”老两口道出了社区居民的幸福心声。

“我们社区有600多户居民、280多家企业以及90多家个体商户,企业和商户占比特别高。在日常工作中,既不能忽视企业和商户的需求,又要发挥好他们对社区治理的强大助力。”新津国际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窦爱军告诉记者,在社区“书记项目”立项之初,他们就瞄准了“社企联动”方向,致力于打造社区、园区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党组织“一核多元互联互动互融”的治理模式。

2024年以来,新津国际社区按照跨域结对工作机制要求,不断完善“社企共建”治理模式,深化社企合作,优化资源反哺,吸纳企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激活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一池春水”——

一方面,社区党支部与园区内企业党组织签署共建协议,企业党支部书记担任大党委委员,定期组织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切实统筹整合辖区内资源力量,为实现企业、居民愿景协同发力;另一方面,社区党支部不断拓展丰富“社企共享空间”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品牌,创新开展午间一小时、共享会议室等10余项助企活动,设立职工休闲区、暖“新”小筑等特色功能区,与企业党组织形成“以阵地换资源、以服务换活动”的良好合作模式。同时,积极吸纳星艺幼儿园等20余家合作企业党组织、周边商户加入微网格长工作队伍,将企业力量精准植入社区治理,大大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众人拾柴火焰高。2024年,西青区统筹各区级职能部门、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及协会商会等多元主体,精准对接基层发展需求,与23个抱团“书记项目”跨域结对,形成了新津国际社区“社企共建”机制、富力津门湖第二社区“睦邻益家”联盟等示范性合作成果,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实现了优质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共建共享。

如今,西青区以“书记项目”为抓手,坚持书记领航、党员聚力、群众参与,书记领题、以上率下,各基层党组织全面参与、起势破局,一级带着一级干,形成了以书记“头雁引领”带动党员干部“群雁齐飞”的生动局面。

“今后,我们将聚焦‘发展所需、群众所盼’立项‘书记项目’,持续深化‘书记项目’理念思路创新、方式手段创新。通过‘小切口’撬动‘大改善’,通过‘微改革’带动‘大提升’,通过‘抓潜功’推动‘促显功’,把‘书记项目’成果转换为西青高质量发展实绩和群众获得感。”西青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宫璐璐表示。

网站编辑:白梦洁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