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党建工作 > 基层党建 >
党建网 > 党建工作 > 基层党建 >

浙江景宁开展“我为村社送服务”行动 “空心村”变身“暖心村”

发表时间:2025-02-06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理头发、剪指甲,送药品、送年货……”春节前夕,浙江省景宁县鸬鹚乡鸬鹚村党群服务中心里,一波固定“访客”如约而至,打破大山的寂静,“流动供销致富车”“爱心助餐车”“流动智慧医院”的到来,让村里更加热闹起来。

景宁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全县约70%的农村青壮年外出经商打工,农村“空心化”现象较为突出。“村里留守的老人不仅是外出亲人的牵挂,也是各级党组织守护的重点。”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吴名标介绍。去年以来,全县开展“我为村社送服务”行动,通过组建志愿接力团、开展流动“十助”服务、邻里守望互助等方式,把留守老人急需的公共服务资源汇集、送达到乡村一线,温暖群众心坎。

 

组建志愿接力团

受地理位置和资源的限制,山区县农村在医疗、教育、生活等公共服务方面可达性差,如何将服务送到留守老人“家门口”?

聚焦凝聚更多服务力量,景宁县积极衔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社会组织等领域服务资源,在资金、服务、技术、人员等方面提供支持。建立“畲小帮”志愿接力团,以乡镇部门和各村党组织为单位,持续招募机关、乡村干部,无职党员、网格员等力量,组建县乡村三级服务队伍,设立专项服务基金;建立志愿服务技能库,根据接力团成员专长、技能进行登记分类,组建“服务十匠”,配备1名领队1个服务包,形成自我运作、动态调整、随时补位的高效服务队伍。

得知县里“守护接力”计划后,毛垟乡毛垟村第一支部党员毛荣培,主动报名加入了志愿接力团,拥有一技之长的他,每个月都会抽出一天时间加入集中服务,到各村开展免费“巡剪”,受到群众的欢迎。

截至目前,志愿接力团已招募志愿服务者4500余名,提供家电维修、上门理发、代购代销等110多项服务。

 

开展流动暖心服务

“自从有了流动服务,不论是洗衣吃饭还是取货出行,都更加便利简单了。”近日,英川镇岗粗岭村老人李海芝正在置备年货,她把需要清洗的衣服拿到爱心洗衣房,又从“村邮驿站”取了快递,有感而发。

抓住山区留守老人最关注、最迫切的“关键小事”,景宁县做深做实“助医、助行、助餐、助购、助销、助急、助洁、助业、助乐、助学”流动“十助”服务。各乡镇立足村情民意,在此基础上,不定期推出“一次公益缝补、一次文艺表演、一次围炉叙话、一次家电维修”等个性化的点单服务事项,满足留守老人多元需求。

大漈乡潘宅村的梅盛兄和老伴患高血压,代购药品、测量血压……这些对正常人来说微不足道的小事,对于80多岁、腿部又有残疾的梅盛兄而言并不容易。自从有了流动“十助”服务,他再也不用大费周折跑到县城、乡卫生院就医买药了。“跟接力团的党员说一声,很快就帮我们买回来了,真的很贴心。”梅盛兄说。

为了方便群众享受流动“十助”服务,县委组织部牵头,统筹各领域及志愿接力团力量,以服务集市的模式,整合“流动供销致富车”“爱心助餐车”“流动智慧医院”等流动车辆资源,集成一站式定期赴各村开展巡回服务。去年以来,已开展流动“十助”进村入户服务1.4万余人次。

 

实行邻里守望互助

除了有流动“十助”的集成式服务,景宁县还推出了党员主题党日固定服务、邻里互助等服务模式,提升服务广度和深度。

近日,英川镇“党员邻长”王继森接到一通电话,76岁的邻居张文香老人在家中不慎摔倒。他立刻赶去将老人送到医院,避免了一场危险发生。

“党员邻长”是景宁县为进一步缩小服务半径,为山区留守老人提供经常性服务推出一种模式。以在村党员户、村干部等热心群体为单位划分“邻里守望区”,推出民情家访、亲邻茶话、微信互联、电话问暖的“一访一话一联一问”工作模式,实现邻里守望相助。

为提升邻里参与积极性,景宁县以鸬鹚乡为试点,推出“时间银行”积分模式,以“半天计4小时、1小时计10积分”的方式,计入时间存折,积分可用于兑换礼品、服务。党员干部参与服务情况纳入党员“先锋指数”、村干部“规矩指数”等考评内容。截至目前,景宁县136个村构建“邻里守望区”940余个,推选“党员邻长”900余名,为2万余名留守老人开展各类服务4万余次。(本报通讯员 潘玮 雷芝烨)

网站编辑:白梦洁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