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上城区:积极传承发扬宋韵文化
杭州市上城区委宣传部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切实肩负起传承和发扬宋韵文化的责任,深耕传承保护、开发转化、推广传播三大领域,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并通过一系列可感知、可体验、可探访的文化符号,让人们感悟中华文明的厚重、感叹盛世中国的诗意、感受现代文明新形态的勃勃生机。
工作做法
上城区始终把调查研究宋韵文化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加以推进,确保与城市发展双向赋能、共生共赢。
重现历史风貌,探寻“宋韵之魂”。2001年10月,依照南宋及明清建筑风格重建的河坊街正式开街,重现了南宋时期的市井文化,被盛赞为“城市旧城修复中的‘河坊街’模式”,开创了国内历史街区保护先河。2022年11月,德寿宫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再现南宋皇城的喧嚣与繁华。吴山、五柳巷、皋亭山等名街老巷古村升级改造,馒头山、草桥亭、龙居寺等历史景点焕然一新,助力宋韵文化由“盆景”变为“风景”。
活化文物历史,塑造“宋韵之形”。积极探索宋韵文化的现代阐释和活化利用,创新打造集中展示宋韵的平台和载体。《瑞鹤图》里的飞檐形制,《营造法式》里的一榫一卯,无不淋漓尽致呈现宋韵之美。为了尽可能贴近历史,在考古发现基础上,查阅海量历史文献和宋代书画,一个细节一个细节推敲,如宫门参考了南宋画家萧照《中兴瑞应图》中的“断砌造”形式,为还原遗址中带有滴水纹路的瓦头,每一片瓦的成型,经设计、定稿、制样、开模等工序长达三个月。
解码文化基因,引领“宋韵之风”。作为浙江省“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唯一试点城区,上城区以基本文化元素数据库为基础,统筹海内外宋文化智库力量,科学解码德寿宫、南宋官窑、八卦田、浙派古琴等重点宋韵文化元素,将宋韵元素“抽丝剥茧”“以解促用”。同时,成立省市区三级共建的宋韵文化研究传承中心,绘制上城宋韵文化地图,编纂出版《宋风物语》《宋风流韵》等著作,宋韵社会生活丛书等课题入选浙江文化研究工程。
主要成效
上城区不断探索宋韵文化传承展示和创新转化路径,主要成效体现为“四个度”。
辨识度“越擦越亮”。上城区是南宋皇城所在地,虽遗址丰富,但大多深埋地下,缺乏地面上的复合式物理空间、代表性标志成果。作为南宋皇城大遗址综合保护工程的“开山之作”,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项目自2001年启动,历经20年,4次考古发掘,2年立项营建,最终在杭州亚运会举办之前惊艳亮相,迅速成为杭州的文化地标和网红打卡点。此外,南宋御街、吴越古海塘等遗址场馆精彩纷呈,上城宋韵文化地标的辨识度不断彰显。
满意度“口口相传 ”。文化好不好,群众说了算。上城区始终以群众多元文化需求为导向,深入实施宋韵文化惠民工程。连续9年举办宋韵文化节,打造全省知名的“文化盛宴、城市盛典、人民节日”。“非遗大观园”“皋亭观桃节”等特色活动轮番上演,给老百姓带来独特文化体验。
贡献度“节节攀升”。上城区坚持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同步提升,促进产业指标、项目、平台等围绕宋韵双向发力。以省级之江文化产业带为主平台,布局重点项目。 创建省级文化产业园区(街区),文化产业核心指标居全省第一方阵。
魅力度“处处显现”。从城区建设、环境提升、文旅融合等多维度发力,推动经典宋韵与区域发展“美美与共”。全域开展“韵味街巷”创建,携手中国美院等单位,将“琴棋书画词酒茶”等宋韵元素融入街头巷尾、商圈住宅,让群众“开门见宋韵”、游客“处处赏宋韵”。
推动文化成果转化,既要有创造路径,也要有创新实践。上城区始终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动、社会参与,推动文化资源与产业资源有效适配,把文物承载的文化力量充分释放出来,实现宋韵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精彩,让中华文明在新时代展现现代形态。
(执笔人:余向平,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