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专题库 > 奋斗百年路 >
党建网 > 专题库 > 奋斗百年路 >
武钢一号高炉:争气争钢 保家卫国
发表时间:2022-05-26 来源:湖北日报

 

  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建设现代化国家蓝图的诸多重点布局在自重庆到武汉再到上海的这一条轴线上。包括武汉钢铁公司、武汉重型机床厂、青山热电厂、武汉锅炉厂、武昌造船厂、武汉长江大桥等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前途的重大骨干工程纷纷“落子”武汉。

  “这些都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命根子’工程。”中共武汉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陈晓燕说,当时,在国家一批重点工程项目中,武钢、武重、青山热电厂是新中国156个重大项目中的3项,建设过程中始终得到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武汉人民参与并见证了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的辉煌历史。”

  投产初期,武钢一号高炉年产量就已达75万吨,为世界一流水平,如今年产量180万吨左右,燃料比领先全国水平,是国内同类型高炉安全生产、低耗长寿的典范。投产60多年来,已累计生产生铁5420万吨,为武钢生产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958年9月13日,新中国建成的第一个大型钢铁基地中的第一座大型高炉,流出了第一炉铁水,3000多名武钢职工和各界群众沸腾了。

 

  毛主席亲眼见证一号炉出铁 

  1958年9月10日,正在湖北视察的毛主席在武汉约见武钢负责人李一清,当他得知武钢可在国庆节前出铁,高兴地说:“到出铁的那一天,我一定要去看看。”

  1958年9月13日,毛主席从汉阳门上船,去看武钢出铁。船到江心,他说:“我要游到武钢去。”说完便下了水,游了半个小时他才上船。

  据当时在现场的人回忆,毛主席问时任武钢副经理兼总工程师的韩宁夫:“今天什么时候出铁?”“下午三点半左右。”韩答。“有没有把握?”主席又问。“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把握,也可能有预料不到的百分之一。”韩答。“好呀,今天看不到,我明天再来,明天看不到,我以后还来,总之,三顾茅庐也要看到你们出铁。”主席幽默地说。

  武钢当时是我国最大的钢铁基地之一,而一号高炉则是这个基地投产的第一个高炉,是一个完全自动化、现代化、年产75万吨的大高炉,当时无论在规模上、技术上都是世界一流的。

  当武钢一号炉出铁之时,只见一条粗壮的火龙由炉口喷涌而出,蜿蜒伸展,顿时金星飞舞,热浪冲天。毛主席站在高台上聚精会神地观看。

  “炉前高温,铁灰飘落,汗水浸湿了主席身上的衬衣;铁水奔腾,钢花绽放,主席挥手,掌声雷动。”武钢退休工人徐正州至今仍记忆犹新。

 

  将被作为工业遗产保存 

  2019年10月14日上午10时9分,曾为新中国炼出第一炉铁水的武钢一号高炉宣布永久停产。

  与近年来其他已停产高炉不同,一号高炉或许能免除拆除的命运。

  据了解,一号高炉将被作为工业遗产保存下来,当年毛泽东主席登临的炉台也将被复原。

  承载着钢铁报国初心的它,已是融入了一代代产业人艰苦奋斗红色基因的精神地标。

  当年,英国媒体曾预言,一号高炉出铁是“天方夜谭”,而武钢人凭着这股精神,仅用14个月13天便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中国争了气。

  截至2021年底,武钢一号高炉遗址公园及周边绿化区域用地面积约20309.83平方米,土建工作已全部完成,绿化、水电正进行收尾验收工作。

  该项目的建成不仅将带动周边环境的整体提升,还能持续为延续场地记忆、传承钢铁文化精神发挥重要作用。

网站编辑:王 寒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