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专题库 > 《党建》杂志 >
党建网 > 专题库 > 《党建》杂志 >

推动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 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发表时间:2025-03-31 来源:2025年第4期《党建》杂志

任少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新时代新征程,浙江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教育强国赋予高校党建的新使命,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党建与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一、推动目标任务深度融合,形成使命引领的工作格局

服务支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高远使命与战略定位。浙江大学坚持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目标同向、使命同担、任务同频,推进高远使命引领的战略型发展,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不断提升办学治校和立德树人水平。

凝聚共同的使命愿景。深入开展使命愿景大讨论,组织全校59个院级党委和1800余个党支部围绕一流大学的战略地位与历史使命开展研讨活动,形成并发布《浙江大学使命愿景红皮书(2023版)》,明确了学校的办学使命和发展愿景。全覆盖建设院级分党校,书记院长“一把手”上讲台,结合本单位实际,讲深讲实高远使命引领下的发展战略,让使命愿景触达每一个党员。

确立共同的战略目标。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学校召开第十五次党代会,确立高远使命引领的大学发展战略,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走在前列的战略目标,引导干部师生胸怀“国之大者”,深刻认识党和国家赋予一流大学的战略使命,努力把浙江大学打造为卓越人才培养和汇聚、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服务创新驱动发展、高水平国际化办学的战略基地和党的全面领导的坚强阵地。

践行共同的行动。在思想同心、目标同向的基础上,引导师生党员行动同步、执行同力,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学校的发展战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制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闭环落实机制》《中共浙江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党建统领提高党的领导力组织力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确定“聚焦强国建设全力推进重大专项与发展规划落地”等年度工作重点,组织100余个中层领导班子制定任期目标责任书并引入战略指标,推动院级党组织谋划和承担战略任务。

 

二、推动制度机制深度融合,构建上下贯通的组织模式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浙江大学坚持目标导向,不断推动制度机制的深度融合,形成上下贯通、覆盖广泛、有机联动的组织体系,使党的领导“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努力跑好“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的接力赛。

优化组织设置机制。根据学校办学体系新布局和事业发展新要求设置党支部,强化组织设置和治理体系协同,探索将教职工党支部建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制度设计,推动本科生党支部党团班一体化,按照学科、专业等纵向设置研究生党支部,创新实施党小组、课题组“双组融合”模式。在所有全国重点实验室、校设新型研发机构同步设立党组织,在南海试验外场等重大任务最前线建立师生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的关键作用。

完善组织运行制度。将组织制度与引领高质量发展任务紧密结合,探索强化理论学习中心组目标导向谋贯彻、民主生活会问题导向找差距、联系群众实践导向深调研、“三会一课”结果导向抓落实、党建联建发展导向汇合力等机制,让党支部深度参与到人才培养、科研攻关等重点工作中。近年来,学校培育了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研究所博士生党支部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该支部创立“按支委职能划分块状工作”和“按实验室设置学习小组”的双轨制组织运行模式,推出“红色成长计划”,推动党支部建成德育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

建立联动评价制度。建立“考评党建看发展、考评全局看党建”联动考评机制,统筹党建考核与任期目标责任制、年度与届末考核等业务考核集成,优化院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和人才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实施细则,营造以评促建、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突出党建引领事业发展导向,制定党支部建设标准和考核办法,制定20个党建业务互融互促指标,将其纳入党支部书记和党建骨干培训内容,纳入党支部组织生活重要议题,1800余个党支部对照指标逐项自查、立查立改、即知即改。

 

浙江大学党委组织“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在嘉兴南湖开展培训。  贾红蕾摄

 

三、推动关键力量深度融合,锻造执行有力的骨干队伍

实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走在前列的目标,必须把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方面人才有效组织起来,锻造一支高素质队伍。浙江大学将党员、干部、人才作为关键力量,努力以协同发力、执行有力的骨干队伍建设为高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推动干部人才一体化培养使用。建立引进人才谈政治立场、家国责任和担当作为“三必谈”谈心谈话机制和“学科—党支部—院级党组织”三层政治把关机制。以“育人强师”全员培训为主渠道,面向新入职归国教师开展国情校史专题教育,不断强化对青年教师和学术骨干的理想信念教育。抓好学术干部、管理干部、思政干部、党外干部、医疗干部五支队伍“源头工程”。实施青年学术骨干实践锻炼计划,专聘400余名青年学术骨干到学校中层机构副职岗位历练。

深入落实“双带头人”制度。实施院级党组织书记与党员院长交叉任副职,明确院级党组织书记选拔标准,既要有较强的政治领导能力、熟悉党务思政工作,也要了解教学、科研、育人等办学规律。将党支部书记岗位作为师生培养锻炼的重要平台,实现机关部处主要负责人担任党支部书记全覆盖,建强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队伍,实现教师党支部书记担任行政单位副职以上职务全覆盖,其中正高职称占比85%。从优秀辅导员、骨干教师、机关青年干部和高年级学生党员中选拔学生党支部书记。

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将推动党员队伍结构性质量跃迁作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持续强化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党员校领导全部担任高层次人才的入党联系人,近5年发展党员2万余人,其中中青年教师党员110余人,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高校教师“领航工作站”建设试点。充分发挥党员在立德树人、科研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63项,党员负责的达76%;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6项,党员负责的达87%;学生最高荣誉“竺可桢奖学金”获得者中党员占比达75%

 

四、推动载体平台深度融合,建设互促共进的坚强阵地

党建业务融合需要依托各种平台载体,以确保工作抓实、任务落地。浙江大学将党建工作载体建设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平台紧密结合在一起,既发挥党组织优势,将党的组织生活、主题党日、基层党校等建成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也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将科教产教平台、专业实习实践平台等开发为党建教育基地,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阵地共建、资源共享。

建强战斗堡垒。针对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难题短板,连续5年开展党支部建设质量提升月,围绕标准化规范化、党建业务融合、党员岗位建功、党组织集体关怀、党建赋能教育质量提升等建强党支部,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聚焦事业发展的堵点难点,建立培育拔尖人才、关心服务群众、应急动员保障等6大类600多个党员先锋岗等平台,组织党员在推动发展和服务师生中当先锋、作表率、强引领。

办好思政课堂。建立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打造“新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系列教材,一体建设本科生思政和专业教育培养方案,创新构建研究生“学科思政”“课题思政”工作模式,形成党建馆、“以身许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马兰工作室、科学家精神主题展等系列思政品牌和基地,真正将学科、专业、校园文化资源转化为党员教育的教材、师资、课程和品牌。

打造智治平台。探索建设干部教育管理大数据系统和组织工作数智平台,强化制度重塑、系统集成、数字赋能,推进党群机构体制、平台、应用全贯通。打造融媒体时代组织工作直达党员群众的新媒体平台“浙大组工”,推出“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党员讲述科技报国初心等鲜活故事,宣传基层可示范推广的破解难题思路举措,努力把党的声音传播到党员群众的心坎里。

(作者系浙江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郭慧)

网站编辑:王博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