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专题库 > 《党建》杂志 >
党建网 > 专题库 > 《党建》杂志 >

弋阳依旧万株枫——方志敏与妻子缪敏的部分革命往事

发表时间:2025-02-05 来源:2025年第2期《党建》杂志

郭英乔

 

“方志敏,弋阳人,年三十六岁。知识分子,于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第一次大革命。一九二六——一九二七年,曾任江西省农民协会秘书长。大革命失败后,潜回弋阳进行土地革命运动,创造苏区和红军,经过八年的艰苦斗争,革命意志,益加坚定。这次随红十军团去皖南行动,回苏区时被俘。我对于政治上总的意见,也就是共产党所主张的意见。我已认定苏维埃可以救中国,革命必能得最后的胜利,我愿意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革命。我这几十年所做的革命工作,都是公开的,差不多谁都知道,详述不必要。仅述如上。”

“缪敏,弋阳人,年二十六岁,在一九二七年入南昌妇女职业学校……后再(在)闽浙赣的时候,曾任过省文化运动科长、反帝拥苏联盟主任、省财政部秘书、妇女职业学校校长、女生指导员……共生男女四人,我大概的情形,就是这样。”

这是方志敏与缪敏夫妇在1935年被捕后写下的自述,短短几句,足见波澜,尽显气节。

 

“共产党员——这是一个极尊贵的名词”

1899年,方志敏出生于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湖塘村,因出生时正赶上兵变,他一生下来,便嗅到了火药的气息。17岁时,方志敏入弋阳高小读书,受新思潮的影响,他思想进步,成为“黑暗的憎恶者,光明的渴求者”。红十军创建者、领导者之一邵式平回忆他“文章写得很好,能说能干,他在同学中就像一块大磁铁一样,群众很自然地都团结在他周围”。

1919年,五四运动的消息传来,方志敏与弋阳高小师生在校园和县城举行集会、游行,20岁的他在学校告示栏写下:“我方志敏誓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1920年,在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读书的方志敏,为小说《捉贼》引发的争议致信《觉悟》副刊主编邵力子,称“军阀、政客、资本家、地主,哪一个不是操戈矛的大盗!为什么大盗逍遥自在,受人敬礼,而小偷却在此地被吊起敲打?”这封信引起了邵力子的重视,故当即回信称方志敏的看法一针见血,指出了社会的本质和病根,并勉励他写些白话小说和诗歌,揭露社会的黑暗。两年后,方志敏在《觉悟》上发表诗作《哭声》《呕血》,倾诉道:“为家庭虑,为求学虑,更为无产而可怜的兄弟们虑,万虑丛集于心,怎不令人呕血。”

19227月,方志敏启程前往上海,拜访了通信已久的邵力子。在邵力子的想象中,方志敏“应该是个三十岁以上的人,对社会和政治有相当的洞察力,一见面才知道竟是个刚二十出头的青年”。在上海,方志敏还见到了恽代英、张太雷等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革命理想愈发坚定。此后,他陆续发表《谋事》《血肉》《快乐之神》等作品以明志,19243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方志敏曾在《我是个共产党员了》中写道:“不管阶级敌人怎样咒骂污蔑共产党,但共产党终竟是人类最进步的阶级——无产阶级的政党。”并发出誓言:“共产党员——这是一个极尊贵的名词,我加入了共产党,做了共产党员,我是如何的引以为荣呵!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

此后,方志敏积极发展中共江西地方组织,领导创建了江西省第一个农民协会,用行动践行着自己入党时的誓言。

 

“我们要成为革命战线上一对勇敢战士”

缪敏,原名缪细姩,1909年出生于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缪家村,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中共江西省委秘密机关从事交通员工作,后经邵式平及其夫人胡德兰介绍,在南昌与方志敏相识。

两人结识后,方志敏曾邀请缪敏同游南昌东湖。那日,湖边垂柳依依,湖面落日洒金,湖心之中,方志敏对缪敏讲起自己接受革命真理、决心献身革命的经过,缪敏则低着头,手抚长辫,在听完事迹后腼腆地笑着,请他以后多帮助自己。中共于都县原支部书记丘倜在《关于方志敏烈士的材料》中记载了这次游湖,并提及了方志敏的择偶观:“没有革命的志同道合,就没有共同的爱情思想基础,爱情是不牢靠的。”

方志敏为缪敏单纯朴素和敢作敢为的个性所打动,认为她能够成为自己革命道路上的真诚伴侣,而缪敏对方志敏也渐渐由崇敬发展成爱恋。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二人感情渐趋成熟。此时,方志敏欲送爱人一份订婚礼物以表明心意,但奈何自己一身清贫,只能倾尽所有情愫,将名字中的“敏”字赠予爱人。自此,缪细姩更名为缪敏,直至去世。一个“敏”字,紧紧地牵系起两颗高尚纯洁的心,在以后的征途上,两人相伴相依、忠贞不渝。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迅速波及江西,方志敏在位于南昌市黄家巷的党的秘密机关工作,缪敏则担任他的交通员。缪敏在《纪念方志敏同志逝世十周年》中回忆:志敏给我的信上写着“现在革命已到了严重时期,须要我们更大的努力,才能促其成功,所以我们要成为革命战线上一对勇敢战士”。从中,她读懂了“一对勇敢战士”背后所蕴藏的深情——这是一封烽火中的求婚信!

此时,恰逢全国农协秘书长彭湃到江西开展工作,得知方、缪二人之间的恋爱关系后,他说:“志敏,你和缪敏应该结婚了。我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就让我当你们的证婚人吧。”于是,192765日,在秘密机关二楼,时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罗亦农等人以打麻将为掩护,一面研究方志敏去赣西地区开展农运工作的方案,一面为方志敏、缪敏举行结婚仪式。

新婚之夜,方志敏送给缪敏两件礼物作为纪念:一件是一支钢笔,以让妻子记录下美好的战斗历程;一件是为妻子取化名“李祥贞”,与自己所用化名“李祥松”相呼应,使得二人作为“兄妹”,以秘密联络。婚后第三天,缪敏在赣江岸边送丈夫奔赴新的使命——到吉安开展农运工作,她自己则受党组织派遣,以李祥贞的身份在鄱阳县城隍庙2号(县委秘密机关)开展工作。

193411月底,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缪敏因怀有身孕,故留在地方打游击。临别前,缪敏拆掉自己身上的毛衣,为丈夫重新赶织了一件,希望在北上的路途中能够带给他温暖。面对妻子的不舍,方志敏坚定地表示:“等打败日本强盗后,我一定回来接你!”然而这一次,方志敏食言了,此次一别,竟成永诀……

 

“为了救可爱的中国”

19351月,方志敏在江西怀玉山区不幸被捕,后被囚于南昌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看守所。在狱中,方志敏将囚室化作书室,利用敌人给他写悔过书的笔墨纸张,开始秘密创作,陆续写下《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等16篇近14万字的文稿。

在《可爱的中国》中,方志敏深情地写道:“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的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的携手了。”

方志敏被捕后,国民党反动派对他软硬兼施,或以高官厚禄为诱饵,或以生离死别相威胁。入狱后的第6个月,方志敏收到一份报纸,上面刊载了《方志敏之妻被擒经过》一文,这又是国民党军法处副处长钱协民劝降威胁的手段之一!钱协民说,缪敏被关押在南昌女子监狱,与这里仅一墙之隔,只要他完成一个倾向于国民党的手续,就可以见到妻子。对此,方志敏断然拒绝:“处在这事无两全的时候,我只有走死的一条路。”回到囚室后,方志敏写下一封《给我妻缪敏同志的信》以明志。监狱高墙另一侧的缪敏也与丈夫有着同样的信念与决心:“为了革命,不见!”

“我们为革命而生,愿为革命而死。”19358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年仅36岁。缪敏曾回忆说:“我与他恋爱是在南昌,与他分别也在南昌。”寥寥数语,尺素情深。

方志敏牺牲后,党组织几经周折,将缪敏保释出狱。出狱后,缪敏每到一处,都要召开党员、革命骨干和开明绅士联席会议,宣传阐释抗战必胜的道理,动员大家以满腔热情投身抗日斗争,完成方志敏和先烈们未竟的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缪敏致力于收集整理方志敏的生前事迹,并用新婚之夜丈夫送她的钢笔,先后撰写出版《回忆方志敏同志》《方志敏战斗的一生》等文学作品,以寄缅怀与思念。生活上,她坚守丈夫留下的“清贫”家风,多次婉拒组织上的照顾,始终践行着他们在婚礼上的誓词:“我俩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为了救可爱的中国,为了美好的明天,我俩甘愿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在缪敏的心中,一直有个遗憾:为避免身份暴露,她与方志敏从来没有拍过一张合照。新中国成立后,她请人将自己的照片与丈夫在狱中留下的照片拼在一起,从而才有了夫妻的第一张“合影”。

“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如今,光明前途已成为现实,方志敏曾写下的话语,仍激励着新时代的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作者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

(责任编辑:王碧薇)

网站编辑:王博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