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无锡市委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深刻指出,要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江苏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就贯彻落实作出具体安排,明确将围绕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加快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新时代以来,无锡依靠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形成了发达的“网状”现代化产业体系和“链式”优势产业链,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全国前列。2024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预计全年GDP增长5.8%左右。新征程上,无锡唯有继续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夯实现代化建设经济基础,才能不负习近平总书记关怀嘱托,不负党中央和江苏省委期待重托,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多作贡献。
把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作为主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并寄予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的殷切期望。无锡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前景可期、大有可为”的地方,将塑造“产业配套+制度供给”综合优势,赋能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基于无锡产业配套,按照“标准平台、制造基地、应用场景”的分层推进机制,有选择性地布局未来产业。商业航天上,用好无锡“两机”研发制造、大运河水路运输等优势,加强与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合作,推动“星、箭、网、端”全链条发展;低空经济上,用好无锡硕放机场、宜兴丁蜀机场,以及航空产业、大数据等优势,推动“载具制造、飞行运营”双链融合发展;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上,用好无锡物联网、集成电路和机械制造等优势,推动“软硬协同、整零协同”发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围绕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双50%以上”目标,以“产业集群+特色园区”发展思路和“链长+链主”“考核+服务”推进机制,壮大物联网“一感两网”、集成电路“两圈两链”、生物医药“八大细分产业链”等重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数智焕新传统产业。以国家移动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为依托,坚持“数实融合”“智改数转网联”“人工智能+工业制造”方向,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推动纺织、冶金、机械等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同时,推广“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等新生产模式,建立底数清单、责任清单“两张清单”数字化监管平台,为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夯实数字化底座。
把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作为核心问题,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体制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无锡从完善制度法规着手,把“两个毫不动摇”贯彻到经济治理各方面,致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市实有经营主体总数116.42万户。入围中国企业、制造业企业、服务业企业、民营企业四张500强榜单的企业数保持全省前列。无锡将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在“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上下更大功夫。
促进“国企敢干”,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挥组建的数据集团、人才集团、医疗健康集团、能源集团等新领域市属国企作用,健全市属国企在地发展督促引导机制,推动国企深入参与现代产业培育、科创平台建设、民生服务保障和城市建设运营。同时,优化评价考核制度,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公司治理,深化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推动全市国有资本实现“三个集中”、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促进“民企敢闯”,更好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树牢“围着企业转、为了企业干”服务导向,健全重点企业领导挂钩上门服务、服务企业工作例会等机制,落细落实“两重”“两新”等国家各项存量政策、增量政策和“苏政33条”等省级政策,迭代民营经济“20条”“优化营商环境方案”等市级政策,“一企一策”“一业一策”研发举措,保持企业较好的“体感温度”,擦亮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活动“最佳口碑地级市”的金字招牌。促进“外企敢投”,切实保护外资合法权益。把握国家“清零”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江苏支持无锡探索服务业优势领域对外开放和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等机遇,完善鼓励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等举措,从外资便利到外籍人士便利、从传统产业到未来产业等多个维度,作出更多更细致的创新性安排,并积极探索发展金融、数据跨境服务。
把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作为重中之重,打造“科产城人”全面融合生态圈
从党的二十大首次对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专章部署,到二十届三中全会系统部署“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从全国科技大会提出建成科技强国应具备“五个强大”的基本要素,到江苏省科技大会对标提出建设高水平科技强省“五个走在前”的具体目标,国家和省级层面均把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无锡2024年专门成立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将从更好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水平科技强省建设这个大局着眼,从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这个切口着手,主动融入江苏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试验区、应用基础研究特区、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
支持教育强化先导性功能。优化在锡高校专业设置,聚焦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人形机器人等未来趋势性产业和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知识高速更新产业,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以职业型高校、典型性园区为突破口,探索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支持科技强化战略性地位。主动对接国家和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实施“点、线、圈、面”系统化布局。其中,“点”,即建强太湖实验室等国家和省级实验室这类科研“制高点”,争取在全市重点产业领域构建更有竞争力的实验室矩阵;“线”,即在山水东路科创谷这条高校、院所、高企资源密集的“中轴线”,建设38平方公里的科创集聚带;“圈”,即与长三角“两区六市”共建协同创新的环太湖科创圈;“面”,即面向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中西部地区,布局建设四个区域创新合作中心。同时,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用硬科技项目承接国家专项债券和省级专项基金,完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金融支持政策,争取更多国有资本、社会资本的多方参与。支持人才发挥根本性作用。探索符合“人才内生驱动”和“价值增长规律”的成果转化机制,在科研人员中开展多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迭代升级招引海内外优质人才的“太湖人才计划”,把“礼遇人才”的观念举措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打造活力四射的青年友好型、人才友好型城市。
把扩大高水平开放作为重要引擎,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强支点城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无锡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更好服务和参与江苏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纵深推进全市域33个功能区和150个特色产业园区综合改革,深度参与宁锡常接合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更高质量一体推进新城建设、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以实施惠老助餐、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等“一老一幼”实事为重点,实实在在回应民生关切,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深化推动跨区域合作。积极对接上海龙头,更高层次打造长三角—粤港澳(无锡)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区,加强同主要都市圈节点城市的协同发展,提升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和南北结对合作水平,拓宽“东数西算”“西货东输”“东客西游”“南建北射”等新渠道。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依托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增长点,统筹提升无锡硕放机场、无锡(江阴)港等在岸平台能级,做强柬埔寨西港特区等离岸平台功能,推广“跨境电商+产业带”“国际物流+海外仓”“中欧班列+海铁联运”等新模式,建立产业链供应链海外综合服务体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无锡将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始终把“两个维护”作为首要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用好领导干部联系重点改革任务制度,认真落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等举措,构建“1+9”监督体系,并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推动全市党员干部坚持干字当头,锤炼“八种本领”、提高“七种能力”,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用心用力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以新的发展实绩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同时,不折不扣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常态化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完善服务经济发达镇发展工作机制,更加注重为基层减负和赋能,更加注重依靠基层群众推进改革,营造共抓改革、共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责任编辑: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