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专题库 > 《党建》杂志 >
党建网 > 专题库 > 《党建》杂志 >

党建引领强治理 社区为民暖人心

发表时间:2025-01-06 来源:2025年第1期《党建》杂志

卞立成

 

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老旧小区改造既是居民家门口的“幸福小事”,更是基层治理的“民生大事”。2024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考察时指出:“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一个重点,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既要保留历史记忆和特色风貌,又要解决居民关切的实际问题。要总结推广这方面的成功经验,更好惠及广大社区居民。”近年来,民主村社区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精细化社区治理、精准化为民服务,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使始建于20世纪5090年代的老旧小区通过系统扩建、修复和保护,蜕变为环境整洁、设施完善、充满人文烟火气的宜居社区,在城市更新项目推进、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

 

强化党建引领,忠诚履职担当

民主村社区党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与嘱托,切实把学习贯彻成效转化为履职担当、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进一步筑牢政治忠诚、增强能力本领、提升工作实效。深学细悟,汲取奋进力量。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学细研其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道理学理哲理。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社区党组织理论学习重要内容,不断汲取感恩奋进的精神力量、掌握做好工作的方法路径。强基固本,锤炼坚强党性。严格落实社区党委会议“第一议题”、党支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着力在系统掌握其科学体系、丰富内涵、核心要义上下功夫,使社区党员干部从党的创新理论中学出坚定信仰、学出科学方法、学出务实作风、学出使命担当。健全机制,永葆为民本色。建立完善由社区党委书记亲自抓、党支部书记具体抓、党员干部切实参与的三级联动机制,遵循居民提议、群众商议、社区复议、专业审议、最终决议的工作机制,把党建引领贯彻到民主村城市更新项目全过程各方面。通过邀请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进社区,为社区建设把脉问诊;举行院坝会、座谈会、入户走访等专项活动,充分吸收居民意见和建议,全面完善社区的生活、产业、生态、人文、安全功能,实现了“城市更新有条不紊、社区治理井井有条、党员干部经受考验、居民群众得到实惠”的目的。

 

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治理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民主村社区改造始终秉持“让城市留住记忆、人民记住乡愁”的理念,保留片区住宅肌理与街巷格局,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和文化记忆,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既美家园又美社区,全面提升社区功能。广泛发动群众。民主村社区紧扣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最前沿”“第一线”的定位,配套建成约500平方米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办事大厅、邻里互助空间、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互动式、分众化开展理论宣讲、普法宣传、健康咨询等活动。利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和文明实践活动。联动区交通运输委,发起成立由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等行业志愿者组成的“红心蚂蚁”志愿服务队,发挥长期走街串巷、人熟地熟的独特优势,当好政策宣传员、文明倡导员、社情收集员、志愿服务员,助力社区治理。做强阵地品牌。强化“红色管家”党建品牌,聚焦志愿服务、物业管理、矛盾调处、民生关怀等领域,构建起以社区党组织为引领,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有机联动,社会单位、居民代表、志愿者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新模式。近年来,“红色管家”为辖区居民群众开展“吹哨”联席会150余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300余件,开办暖心系列活动600余场,服务居民群众3万余次。美化社区环境。立足“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着眼“走新”又“走心”、“改好”又“管好”,对社区进行“留、改、拆、增”微改造、巧利用。改造后的社区,整洁明亮的街区、青石铺就的道路、枝繁叶茂的黄葛树、现代化的社区食堂,整体面貌和居住环境焕然一新,实现了社区与商业交融共生、市井与潮流融合碰撞、社区基本功能和配套设施全面更新。

 

办好民生实事,服务居民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为民服务宗旨,把城乡社区组织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好,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民主村社区党委围绕居民和商户所需、党员和群众所盼,用心用情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小摊点里保就业。利用社区角落空地,建起5个“惠民巧匠坊”,设立配钥匙、修鞋、理发等摊位,免收租金、杂费,既解决了小摊贩的谋生问题,又能更便捷地为居民群众服务。小医院里保健康。社区医院在为3.4万人提供基础医疗服务的同时,还在重庆市率先建立“家庭医生健康管理中心”,负责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病群众的体检、随访、家医签约的全过程健康管理。小食堂里保就餐。社区食堂采用“公建民营、微利经营”的方式,每天承担13001500人次用餐,其中包括200多名老年人,同时为60岁以上特别是九龙坡辖区内的特困老人、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人和高龄失独老人,给予不同程度的就餐优惠,做到了“微利经营可持续”。小驿站里保平安。针对社区老年人多、租户多、矛盾多的问题,派出所在社区入口处搭建了“平安驿站”平台,随时了解掌握群众家庭信息、日常行为表现和工作生活需求,及时调解纠纷、化解矛盾,先后成功协调纠纷60余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100余条。

(作者单位:重庆日报社)

(责任编辑:冯静)

网站编辑:王博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