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专题库 > 《党建》杂志 >
党建网 > 专题库 > 《党建》杂志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 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发表时间:2024-12-04 来源:2024年第12期《党建》杂志

廖祥忠

 

在中国传媒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全体师生回信,要求学校在新时代新征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新闻舆论工作需要,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回信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中国传媒大学未来发展的激励和鞭策,饱含着对学校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的殷切期望,为中国传媒大学办学治校提供了根本遵循。

70年来,学校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秉承“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传承“忠诚、自信、包容、竞先”的红色基因,让中国特色成为学校最鲜亮的底色。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奋力谱写强国建设、中传有为的崭新篇章。

 

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深刻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的重要回信立意高远、内涵深刻,在肯定学校办学成绩的同时,对新时代传媒人才队伍建设和传媒教育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对标对表,强化担当,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学深悟透。

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道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首先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刻指明了学校的立身之本,进一步明确了中国传媒大学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责任担当。70年来,中国传媒大学在与党和国家同向、与传媒发展同行的创新之路上,书写了“因广播而起,因电视而兴,因网络而盛”的奋进篇章,其中变化的是时代课题和现实之需,不变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我们要深刻认识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深刻把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传媒大学的发展目标,始终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回答好“教育强国、中传何为”的时代课题。

坚持聚焦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需要,加快构建新闻舆论学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新闻舆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近年来,中国传媒大学坚持聚焦新闻舆论工作谋划和推进各项改革,坚持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聚焦国际传播新形势新要求,开设了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硕士班、国际传播博士硕士白杨班,成立了区域国别传播研究院,依托普什图语、斯瓦希里语等37个语种的办学经验,努力构建国际传播领域集成性学科体系。高质量建设教育部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等重要平台,为建好建强新闻舆论学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奠定坚实基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必须聚焦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把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要求贯穿到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全要素、全环节,加快培养更多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面对国内国外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舆论环境,要以责无旁贷、时不我待的使命感责任感,聚焦新闻舆论工作新形势新要求,以扎实作为担负好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坚持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强调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高质量传媒教育教学体系。近年来,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动真碰硬抓改革,攻坚克难谋发展,带领全校上下爬坡过坎、追求卓越,取得显著成绩。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动作要实,方向要准。面对高等教育与传媒业态双重变革的重大机遇,我们要瞄准智能传媒和国际化两大方向,坚持“系统治理、创新驱动、交叉融合、特色发展”的理念,突出传媒特色,奋力推动实现“从传统高等教育向未来高等教育跨越、从传统传媒教育向智能传媒教育跨越、从国内一流高校向国际一流高校跨越”的“三个跨越”战略任务,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传媒大学的发展目标奋勇前行。

牢记“国之大者”,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在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这既是对学校70年来办学成绩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学校未来提出的明确要求。中国传媒大学的发展历史是一部中传人为党和国家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传承使命、改革创新的奋斗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必须深刻理解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实际行动担负起传媒教育发展的新使命。中国传媒大学作为我国传媒高等教育的“排头兵”,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己任,主动融入首都新发展格局,在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深化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等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的重要方面持续发力,取得累累硕果。我们要深刻认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准确把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将其与办学治校、深化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学校发展的新气象、新作为,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贡献中传力量。

 

深刻把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实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是向全体中传师生发出的动员令。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把学习贯彻重要回信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从中汲取思想养分、凝聚精神力量、激发奋斗干劲,以实际行动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锚定“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教育重镇”这一新的办学定位。深入研究学校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明确中国传媒大学“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教育重镇”这一新的办学定位,把服务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作为学校深化改革创新的根本遵循,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坚持从政治上把握、从全局上统筹、从行动上对标,将其贯穿到办学治校、育人育才全过程。进一步建好建优“大思政”育人体系,培养造就“大宣传”人才队伍,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推进高水平开放办学,建设高质量传媒教育体系,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地。要以“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为核心,夯实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重要举措,发挥文、工、艺学科交叉优势,打造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示范体系,切实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要教育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坚定践行者和积极传播者,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打造新闻舆论科研创新高地。要紧扣“聚焦新闻舆论工作需要”这一主线,系统把握“七个着力”重大要求,聚焦新闻传播、国际传播、新闻舆论三个方面,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新闻舆论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加快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步伐,建强教育部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国家舆情实验室、区域国别传播研究院等理论研究与创新应用高地,全面提升新闻传播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智库咨政服务能力。

打造智能传媒教育示范高地。紧跟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变革步伐,将智能教育深入到“学、教、评、治”全过程、全环节、全要素,进一步完善基于智能传媒教育的学科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以雄安校区和海南国际学院建设为试验区,深入推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锻造人机共生新路径,培养更多能够驾驭人工智能、有创造力的传媒人才。

打造文化传播育人高地。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发挥学校新闻传播、文化传播、艺术传播、信息传播等领域优势,加强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阐释,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建好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中越新闻传播高等教育对话会等国际交流平台,持续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创新和海外传播实践,促进民心相通、文明交流。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赵瑞熙)

网站编辑:王博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