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绿色信使”——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邮政集团贵州省锦屏县分公司邮递员张林昌
刘 丹
37年,他走了28万多公里山路,走坏250多双鞋,累计为深山里的乡亲送去152万多件邮件……在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锦屏县,邮递员张林昌的名气颇大。
张林昌,中国邮政集团贵州省锦屏县分公司的一名乡村邮递员。37年如一日,他用忠诚和奉献架起了苗乡侗寨与外界联系的“桥梁”。他曾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优秀青年投递员”等荣誉。
“我是党员,又曾是军人,必须敢于迎难而上”
莽莽苗岭,地形复杂,崎岖难行,当地有的人一生都没有走出过村寨。
1987年,张林昌退伍返乡,第一次见到了邮递员杨师傅。
“杨师傅来送报纸,天色已晚,就在我家住下了。”张林昌记忆犹新。
当时听杨师傅介绍,这一带的山起伏很大,住户分散,邮递员每天要挑着邮件翻山越岭,非常艰辛和危险,根本没人愿意来当邮递员,之前干得最长的也没超过3年。
“我马上就要退休了,你愿意接班吗?”杨师傅问道。
“让我想想吧。”张林昌抓了抓头发,憨厚地说。
之前,张林昌从未想过当邮递员,他知道这行不好干。夏天路边的草长得比人还高,人在“草林”中穿行,蚊虫特别多,有时还会遇到毒蛇;冬天,大雪封山,路更难行,经常要手脚并用、连滚带爬。“我是党员,又曾是军人,必须敢于迎难而上!”经过短暂的思想斗争之后,张林昌义无反顾地接过杨师傅手中的扁担,当了一名乡村邮递员。
第一次送邮,张林昌凌晨5点起床,点着煤油灯清点完邮件后,便挑着2包重达20多公斤的邮件,打着手电筒,跟着杨师傅踏上了锦屏县路程最长、最为崎岖难走的河口片邮路。
河口片邮路长达90余公里,服务面积200余平方公里,横穿启蒙、河口、固本、新民、裕和5个乡镇、23个行政村,服务群众2.5万余人,这些村寨多在崇山峻岭之中,行走起来十分艰险,一个来回需用4天时间。
2年后,杨师傅退休。从此,这条邮路上就只剩下张林昌一个人的身影。“没想到的是,我在这条邮路上一走就是37年。”谈起当年的选择,张林昌至今仍感慨不已。
饿了吃口干粮,渴了喝口山泉,累了身靠扁担小憩……邮路上的张林昌经常蓬头垢面、疲惫不堪,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但他却很热爱这份工作,他说:“身为党员,我就认一个理儿:无论什么工作,要么不干,要干就必须干好!”
“我送的不仅是邮件,更是乡亲们的托付和希望”
“上山钻云天,下山到河边。两山可对话,走路要半天。”这是黔东南山区交通的真实写照。其中,最难走的一段路是从苗吼寨到宰格寨,要翻过一座叫背细坡的大山,这座山海拔1000多米,有3000多级台阶,被当地人称为“九十九拐”。
“20个寨子里分别住着三四百户人家,为了给寨子里的乡亲们早一点儿送邮件上门,我经常爬‘九十九拐’。”张林昌说。即便是从小在山里长大的他,每次挑着沉重的邮包爬“九十九拐”,最快也要2个多小时。
有一次,在途经“九十九拐”时,因下雨路滑,张林昌一脚踩空,翻滚到十几米深的陡坡下,脸重重地撞在石头上,当场磕掉2颗门牙。过了很久,他才渐渐缓了过来。环顾四周,山林寂静,他艰难地爬起来,忍着疼痛将散落的邮件一一捡起,然后挑起邮包继续前行。为了不耽误送达时间,张林昌硬是坚持把邮件送完,3天后才去县城镶了牙。“我送的不仅是邮件,更是乡亲们的托付和希望,必须确保万无一失!”事后,张林昌说道。
在邮路上遇险,对张林昌来说是“家常便饭”。有一年冬天,因连续降雪、气温骤降导致山路结冰。在去往启蒙镇甘塘村途中,他挑着邮包,小心翼翼,一步一滑艰难地行走着。在冰路上行走,上坡容易下坡难,挑着邮件下坡就更难。在途经一个小坡时,他突然脚下一滑,重重地摔进路边一条2米多深的冰水沟里,浑身湿透,冻得瑟瑟发抖。好在他在滑倒之前,本能地将邮包甩了出去,邮件丝毫未损。他爬出冰水沟,冒着严寒继续奔走在邮路上。
还有一年夏天,大雨刚过,张林昌为了把邮件及时送到溪渡河对岸的村民家中,决定冒险过桥。当他挑着邮包走在简陋的木桥上时,山洪突然袭来,他使出全身力气,抱紧2个邮包快速冲到河对岸,回头看时,刚刚走过的那段木桥已被洪水冲得无影无踪。
虽然一路上充满艰辛,但张林昌从未想过放弃。2021年,在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张林昌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激动地说:“无论何时何地,我从未忘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前方的邮路即便是再远再险再难走,我都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我要把大山深处的邮路变成乡亲们的‘致富路’”
采访张林昌那天,天空飘着小雨,采访车在盘山路上左摇右晃,人在车里像个大摆钟,“滑”向窗边时便能看到盘踞在山脚下的清水江,仿佛一条绿色的缎带。
“这种天气,老张咋送邮?”笔者心里为他捏了一把汗。
见到张林昌时,他正用皮带捆扎摩托车后座上的包裹,他又要出发了。看来,这样的天气根本阻挡不了他送邮的脚步。
“原来我一个人要横穿5个乡镇、23个行政村送邮,后来易地扶贫搬迁,有些村寨合并了,而且路也好走多了。”张林昌边捆扎包裹,边聊起山乡的变迁。
随着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张林昌的送邮效率大大提升。2006年至2010年,锦屏县累计投资2.2亿元修建乡村公路,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路通了,张林昌购置了一辆摩托车。“很多地方都能骑摩托车到达,要走的山路越来越少,以前往返一趟需要三四天,如今半天就能到达。”张林昌深有感触地说。
邮路越来越平坦,包裹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了。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原来投递量较大的汇款单、信件变得越来越少,包裹快递日益增多,张林昌的邮包也更加“鼓胀”。他的邮包里,小到牙膏牙刷,大到农资农具,这些村民们的必需品可谓一应俱全。张林昌说:“每次送邮,4个大邮包都撑得满满的。要是遇上‘双11’,还得换上面包车才能装得下。”
为了紧跟时代步伐,张林昌不仅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还熟练掌握了邮政业务系统APP。通过手机操作软件,确保所有邮件及时准确投送到位。
“小罗,你的包裹到了!”在河口乡培尾村村民罗康鑫家门前,张林昌还没停稳摩托车,就开始喊话。随后,扫码、出库、签字,一系列投递流程无缝衔接。
“寄包裹、收邮件、带东西,一个电话给张邮递,他就上门来了。”罗康鑫感激地说道。张林昌成了乡亲们贴心的“快递员”。
后来,张林昌还帮助村民卖货。村民通过电商平台将腊肉、糍粑、腌鱼等农产品卖出大山,张林昌的邮路便成了这些农产品走出大山的“最先一公里”。“能够推动当地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为乡亲们致富贡献力量,是我作为一名新时代乡村邮递员的职责。我要把大山深处的邮路变成乡亲们的‘致富路’!”张林昌说。
话音刚落,张林昌脚踩油门,又奔向下一家……
(作者单位:贵州日报社)
(责任编辑:孙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