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全面启动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全面启动
将代表建议转化为“良策实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3月26日,记者从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交办会上获悉: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尽责,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9160件。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会同有关方面,对代表建议进行了认真梳理和综合分析,依法交由211家承办单位办理。这标志着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全面启动。
提出代表建议是代表的法定权利,也是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方式。认真研究办理代表建议,是各国家机关的法定职责,也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支持代表依法履职的必然要求。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9235件建议全部办理完毕并答复,代表对办理结果总体满意。213家建议承办单位着力抓落实、促转化,以务实举措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优化完善了一系列政策举措。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代表们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提出意见建议,涉及“科技、教育、卫生和体育”“发展规划和综合经济”“社会及公共事务”等三大类建议共4484件,占建议总数的49%。
代表集中关注领域很多都与党中央部署的重要目标、重要任务高度契合。比如围绕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提出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核心承载地、打造国家绿色智能计算产业先导区等建议;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提出稳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等建议;围绕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提出完善企业主导的产学研体系、推进区域科技中心建设、提高关键技术自主保障能力等建议。
从代表建议的形成方式情况看,有6291件代表建议是在“专题调研”“视察”“代表小组活动和座谈、走访”等基础上提出的,占比68.7%,比上次会议提高了7.3个百分点。这表明代表们更加密切联系群众,深入一线了解社情民意。
代表建议凝聚各方智慧,为改革攻坚、破解难题、推动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各承办单位在办理代表建议时求真务实、突出质量,努力将人大代表的建议转化为推动工作的“良策实招”。
2024年,教育部共承办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建议1413件。“代表们的很多真知灼见,对编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许多意见建议转化成为纲要的具体内容。”教育部副部长王光彦表示,今年将更加注重办理成效,把办理过程作为破解难题、完善政策、凝聚合力、增进共识的过程。
重点督办建议是推动代表建议办理落实的制度性安排。去年,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负责督办3项33件重点督办建议,分别由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牵头办理。“代表建议提出的是‘点上’的现象,反映的是‘面上’的问题。”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王宏说,全国人大环资委把“见实效”作为督办目标,将督办工作与立法监督工作紧密结合,在联系审议国家公园法草案、开展黄河保护法执法检查等工作中,认真研究吸纳代表建议。
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在征求有关承办单位和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意见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若干项重点督办建议。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审议确定后,各牵头办理单位和承办单位将尽快制定方案,抓紧部署安排,加强“督”“办”联动,形成高效工作合力。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对代表法作出修改,完善了代表建议交办和报告制度、代表建议督办机制等,为代表依法提出议案和建议、提高议案和建议办理工作质量提供了有力法制保障。
代表们一直十分关注建议办理工作质量。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在《关于交办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通知》中强调,各承办单位要认真学习贯彻实施修改后的代表法,加强同代表联系,听取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健全和落实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机制,认真研究办理、积极采纳代表意见建议,并及时答复。
代表建议交办会指出,各承办单位要逐级压实责任,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考核督查;要密切同代表的沟通联系,持续深化同商共议、同研共办;要坚持跟踪问效,建好台账,逐一推进办理,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反馈。
《人民日报》(2025年03月27日13版)(本报记者 彭 波)